一、网格技术的概念 需要它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进行翻阅、查询,对人们有用的 网格是一个虚拟的组织,它通过网络将世界各处分布 资料也可以通过它进行传递,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一个 的各类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构造,对资源进 共享的信息系统,空间特别大,分布在各地,非常便捷, 行存储和分析,给需要的人们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 有需要的人都可以进行使用,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需 务,从而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网如何将网格技术应用 要,就可以进行查询、搜索。
于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数字图书馆格”是由 四、网格技术与数字图书馆
英文的电力网格翻译来的,因为计算机的网络也是四通八 1.网格技术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统一的平台。网格技 达,和电力网非常相像,而且电力网格也是通过那些高压 术给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为图书馆降低了 线路将各处的发电站连通起来,为客户持续地进行电力供 成本。网格将许多知识、资源、信息结合成一个整体,在 给。 客户只要连接好就可以用电了,不用知道电是通过哪 图书馆内部建立自己的网络系统,而一些基础的设施还是 一个电力基站发出来的,也不用关心电是通过什么方式获 由网格来提供。网格技术将搜集到的信息资源集中进行管 得的。其实建设网格也是基于这个目的,就是为了把分布 理,需要的人运用网格系统就可以进行使用,整个过程是 在全国各地、数量庞大的信息群体都整合起来,将他们变 完全透明的。网格系统与英特网的不同是英特网查找、使 成一个超大的信息库,把各类信息全部都储存进去,以满 用信息需要在数以万计的网站中去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 足社会不断进步、信息量快速增加的大环境。大家都将网 息,而网格系统不一样,网格系统是一个一站式平台,它 格技术叫做第三代因特网应用,它主要是提供一个网络平 将其他的网络系统全都利用起来,建立一个平台,在平台 台,实现资源共享,将人们想要的信息更快速地传递出 上进行资源的协调、处理。用户只需要一个入口就可以得 去。网格技术将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整合起 到所有的资源信息。
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 2.网格技术帮助数字图书馆进行信息合成。数字图书
二、网格技术的发展历程 馆的建设工程非常巨大,相关的内容非常多,这就必须要 现代社会不断向信息化发展,网格技术的出现是历史 各个部门配合起来,来保证数字图书馆的运行。网格技术 的必然,社会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相当多的数据和信 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进行计算、管 息,这些数据和信息也需要拥有更加强大计算能力的平台 理,提供优质的服务系统。网格技术能够准确的明白人们 进行处理才能加以利用,有很多还需要与其他地域的资源 想要的内容,为人们提供这些资源信息。以后人们可以随 进行共享,所以,只有更加快速的网络才能更加方便我们 意地利用这些信息,不用去纠结这些信息来自于哪儿,就 的生活。网格技术突出的优点让世界上很多国家纷纷组织 像用电一样,将信息合理的整合起来,通过一个固定的输 团队进行研究,比如美国,投资了5亿美金对网格技术进行 送渠道,将客户需要的信息快速的传递到他们手上。
研究,美国一项名为“全球信息网络”的网格技术研究进 3.网格技术能够帮助数字图书馆进行数据处理。数据 展顺利,估计会在2020年研究成功;比如英国,为了研究 图书馆的信息含量是十分巨大的,网格技术可以有效地帮 “英国国家网格”,英国政府投入了1亿英镑进行研究,主 助数字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的处理,将用户需要的资源从 要是想通过网格技术把英国很多重点大学的超级计算机和 各个地方查找出来,进行收集整理,再按照客户的需求进
超级快速地宽带进行连接,完成资源共享。 行传送,这个过程的耗时较短,可以有效的节省用户的时 网格技术对我国来说也是个发展契机,我国已经推出 间,避免用户直接查找产生数据重复的现象,能够节省成 了863计划研究我们自己的网格技术,很多高校都参与其 本,提高效率。
中。这项研究能够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面对非常多的 在网格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和田地区的数字图 数据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进行处理,能够将全国的信息 书馆应该充分考虑我们自身实际和社会大环境来进行建 整合起来进行集中管理。这项研究已经进行到关键时期, 设。要将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各个环节的协调 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国的网格技术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 发展,建设出符合我们图书馆实际的网格系统,使我们更
生巨大影响。 加专业、更具特色。
三、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运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图片、文字进 参考文献:
行处理并存放起来的的图书馆,其实它就是一个信息系 [1] 刘月学.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研究[D].郑州大 统,将来自各地、各类不同的的资源通过数字技术储存起 学,2012.
来,让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这样,即使不在一个地 [2] 赵秀敏.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
题[J].知识经济,2011(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