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年2月09日 09:30 作者:康佳玲康佳玲
(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人民政府文化广播站甘肃定西743021)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乡村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新型城镇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同样也是一
个区域、一个村庄的魅力所在。中央就《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明确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村
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
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
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乡村文化保护和创造还
远远不能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
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
程、建设幸福乡村的重大举措。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建立在乡
村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地方特色,保持乡村文化的本真,
加以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乡村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相协调发
展的新道路。
从目前情况看,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令人担
忧的问题,以下是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安排严重不足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体现了高度的
文化自觉,指出“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
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
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要求各地“根据不同地区
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
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
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二、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缺少文化学者的参与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种新闻报道、杂志中可以看到,从
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召集的有关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设计或者
研讨会议上,能够进入我们视野的大多是经济学领域的学者,
很少看到文化学者的身影。这种做法仍然沿袭国家发展中的
一贯的“经济思维”。而文化事业是属于公益性质,人们从文化
生活中收获的精神愉悦和满足通常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计
算的,如果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仅仅吸收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参
与,而缺少文化学着的参与,可能导致对乡村文化的关照不
足,这对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民俗文化而言无疑是非常不利
的,甚至将会加剧其消失的速度。
三、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缺少对文化细节的考虑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新型城镇化容易只考虑经济
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缺少对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细节
的考虑,导致人们的文化生活无法开展、精神无处安放。一些
地方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城镇的过程中,选择另选新
址,构筑起商品住宅小区式的生活空间,这不仅使人们远离了
乡村社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打破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的村庄布局,而且令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失去了原来的土壤。
四、乡村建设缺失更多的文化视角
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来以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这
些关注更多地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人口转移等角度出发,
缺少文化视角。借鉴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我
们不应该重蹈先经济后文化,重经济轻文化的老路,而应该在
这一战略实施之初,就将文化放在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
重要的位置。
五、偏僻落后乡村文化氛围十分薄弱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文化氛围更薄弱,如西部定西地区
的农村,好多村民的文化生活极其单调,更有部分偏远落后的
农村,50%以上的行政村没有正规的文化活动室,个别行政村
几乎没有文化设施,一些必要的健身器材就更谈不上,村民文
化活动就是打麻将、扑克牌,文化活动场所就是院落门前,几
乎没有别的娱乐项目和娱乐场所。
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要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
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乡村文化的可
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认为应该做到
以下几点:
(一)培育特色文化。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
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
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
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
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
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
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二)保留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锅庄、现代舞
等新的娱乐活动进入农村文化,不少地方淹没了秧歌、“牛皮
灯影子”、秦腔、庙会习俗戏等古老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弘扬这
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促进
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应该培养农民秧歌队、农民秦腔演员等,
让他们把民间的传统的娱乐传承下来,以活跃了农村文化生
活。这样,不仅让老百姓乐在心里,更让我们的美丽乡村展现
出一个靓丽窗口。
(三)面对面“取”文化。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最终落
脚点是要服务生活。面对面“取”文化,是根据不同艺术门类需
求和特点,建立美丽乡村采风联系点,使之成为文艺工作者采
撷鲜活素材、汲取创作灵感的不竭源泉。每年组织文化协会到
美丽乡村开展文化活动,为数万村民带来视听盛宴。如书画界
开展“送诗书画下基层”;曲艺音乐界设立“美丽乡村大舞台”;
影视界开展“送电影到基层”活动等。
总之,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
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
更加自觉地把乡村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
主旋律,强化总体、资金投入、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形成共建
共创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