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4年3月28日 14:57 作者:郭亚庆 赵 源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郭亚庆 赵 源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讲师 442000
【文章摘要】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学生水平差异较大,以及课程标准难以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使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更好地掌握本专业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指出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基础;非计算机专业;改革方向
1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背景分析计算机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已经使其在生活中无法割舍。同时信息化时代要求毕业生都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毕业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对每个专业领域而言,计算机能力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调查显示: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对计算机的掌握往往无法使用人单位满意。主要问题表现在基本技能不熟练、知识内容简单、无法灵活运用等方面。如何使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能够从事相关岗位的计算机技能要求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解决之一课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课程改革。
2 学生计算机掌握情况分析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群体是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研究的,只有了解他们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利用方法与手段完成教学目标。近年来,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到生源锐减的影响,导致生源质量较前几年有所下降。另外,由于生源环境不同致使他们对计算机掌握的情况也不同。我们大致将初入校的学生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的学生,他们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第二类的学生,虽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但还不够系统、熟练,仅仅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上。第三类的学生,基础差,过去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掌握基本空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觉得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以往的教学经验显示:大班上课,统一教案,统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授课方式完全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若要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真正能够完成其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使命,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职教学生的全新的改革之路。
3 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方法
(1)深入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计划制定工作。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行业企业岗位调研,掌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培养目标中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的每个专业都对应着相应的就业岗位,我们可以深入分析相关岗位要求,从中提取对计算机应用要求的相关部分加以总结,以供制定课程标准使用。
(2)根据专业培养需要,与专业教师积极沟通,制定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指导性文件,它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作用和特点。课程标准中要提出教学目标,规定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指出实现教学目标的支撑条件。使任课教师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有据可依。
(3)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选取适合专业的课程载体,力争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能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任课教师应尽量利用企业相关资料,通过加工和处理使之成为适合教学应用的课承载体。课承载体必须能够承载课程的相关目标,包括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兼顾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要求。
(4)在选定课承载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还要根据就业岗位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授课环境,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注意严格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本课程而言,主要是更新教学理念,做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群体对计算机掌握的差异,应该实行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水平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教学,这样既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进的师生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4 实现目标的保障条件
对于以上改革方案,必须要有相应保障体系来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
(1)师资队伍保障:
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及时更新职业教育教学观念,针对学生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己有的知识,与时俱进。还必须继续加强“双师型”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挖掘潜能,探索创新。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是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培养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2)教学环境保障:
首先是设备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各个学校解决的都比较不错,计算机的配置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其次是企业支持,无论是实训基地还是教学载体,我们都要从企业寻求帮助。所以离开了企业的支持教学改革的实现也只能是空谈。再来是网络建设,通过网络手段采用多元化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通过网络的利用提高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
(3) 考核系统保障:
课程考核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标准的有效方法。本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合适的考核系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考核数据的分析,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适时调整,以确保教学质量。
5 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在这里无需赘述。如何使我们的毕业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对于这类工具课程,未来的发展是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借助“4Any”理念,既:让任何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方法有意识地完成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6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不断地发展下去,而课程的改革也将随着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的变化等因素持续进行。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寻出一条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之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云.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2,(3).
[2] 张会丽.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J]. 现代计算机,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