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电教手段,冲出语文学习的“平原”
2013年10月16日 13:40 作者:陈 佳陈 佳
(宜春市第三中学,江西 宜春 336000)
摘 要: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时出现的“平原现象”,影响语文学习。适当使用电教方法将声音、图像、文本有机整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变静为动,化虚为实,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灵感,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
关键词:电教手段;语文学习;平原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当他们的语文技能达到一定高度时,往往会出现学习进步暂停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平原现象”,令教师忧心不已。
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强大的模拟功能,打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所涉及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自觉地深入到教学内容中,激活他们的思维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展示创造才能,从而使语文学习冲出“平原”。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儒学大师朱熹也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学习才会有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他们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故都的秋》是一篇景深情浓的散文,但其作者郁达夫是一位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笔下的哀景、心中的苦闷都与当今学生的生活、思想大相径庭,理解起来有较大难度,此时电教手段就可以大展身手。教师在上课初始展示北京秋景图片,配乐进行范读,一幕幕富有“清、静、悲凉”格调的老北京秋日生活图景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对于作者笔下北京的秋色、秋声和秋味的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学生再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品读,这样学生对文章里的景中情、情中景自然也就心领神会了。
二、找准支点,点燃思维灵感
灵感思维不是上帝赐给的,而是通过学习、积累、酝酿、激发而突然产生的综合性效应。灵感思维的产生,积累知识是基础,学会思考是关键,激发诱导是点火。而且通常是在闲情逸致、心旷神怡、轻松愉快、松弛舒展的精神状态下产生。在教学中,除了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储存外,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不断寻找契机,点亮学生的灵感思维。古希腊教育家普多塔戈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日渐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社会,学生是待点燃的火把,电教手段则是点燃火把的火舌。教师若认真学习电教手段、不断用新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学生的思维便会被点燃,灵感也就层出不穷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词人苏轼中年之作,词中抒发了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感。本诗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抒情手法。通过诵读分析学生大都能体会上半阕中作者由祖国壮丽山河而生的建功之业之情,但要理解下阕他借周瑜的年少得志来反衬自己两鬓苍苍却功业未就的失意之感却不容易。如何使学生明白这一点是教学的关键,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引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氛围,可为学生理解人物感情奠定基础。在讲解下阕时,教师用赤壁之战前周瑜意气风发地站立船头画面来再现词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然后推出贬谪后苏轼两鬓生霜地独立江边,面对赤壁的画面。周瑜与作者两幅画面的出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炬,学生灵感顿现,,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作者对当年“雄姿英发”的周瑜谈笑破敌壮举的怀念,是为了抒发一种伤己情怀——想建功立业却又无可奈何的的旷达情怀。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达到了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目的。
三、设置空白,激活创造个性
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讲,“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冲动。因此在教学中留有余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以教授《祝福》为例。在最后一课时,教师播放课件中“祥林嫂第三次想参与祭祀却被拒绝”情景图画,并有意一言不发,教室里也鸦雀无声。这样一个短暂空白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假设‘四婶第三次祭祀时允许祥林嫂帮忙’那么祥林嫂的命运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她的命运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的思维如潮水般涌向教师设置的空白区,纷纷举手发言:
“会,因为她会因为得到别人的肯定而产生希望,继续活下去。”
“我觉得最终结局还是一样,鲁四老爷在她丧失劳动能力后还是会把她赶出去,她还是会无依无靠地死去,她的悲剧命运早在丧夫时就已注定。”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抵制“平原现象”对学生的干扰,就要纠正传统教育模式中一味要求整齐划一、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通病,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都动起来,使其在超越时空的情境之中精神抖擞地深入学习。
综上所述,电教手段的应用,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①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现代教育理念既重视教又重视学。②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知识应用;现代教育观念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知识应用。这些转变使语文学习得以冲破“平原现象”,再见艳阳天。
参考文献:
[1]李海霞.从“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J].语文教学之友,2005,(07).
[2]陈奇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克服语文学习中的“高原现象”[J].中小学电教:学生版,2003,(01).
[3]丁旻.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沉思.语文教学与研究[J].教研天地,2003,(04).
[4]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论教育与审美人格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