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对于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且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即内化,直接影响着外化的进行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让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软实力的突出象征,更是社会主义核心制度的核心精神。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后,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年轻一代,无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对象,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效和社会稳定,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
1.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 后”,而 90 年代至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与此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这些消极影响表现在价值观方面就是人们对商品、金钱的崇拜和对权力的向往。当代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势必沾染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恶习,比如很多大学生信仰模糊,攀比心严重,对社会的责任心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拓展了大学生信息的来源,为大学生掌握知识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促进了大学生观念的现代化变迁。但是,大众传媒曾一度出现模糊导向,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失控,以至一度出现价值评价的颠倒和是非观念的混乱,出现淡化主旋律、过分宣传“贵族生活”、轻视文化、不要文化、抛弃文化的现象。这必将对国民精神、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等产生不利影响。可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可以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尺度和标准,能让大学生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2.提高我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话语权就是指人们说话的权力且是一种软实力,软实力则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的应得主要靠经济、军事和科技,而软实力的应得则靠的是文化、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可以说,话语权是通过间接的、巧妙的、隐蔽的方式渗透到国家权力体系当中,而不是直接的、简单的、明显的表现在权力体系里。西方国家在向外传播价值观的过程中,正是采用了这一方法,比如,美国在传播价值观时,利用“美国梦”兜售者美国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传播为美国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话语权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可见,我国要想应得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培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繁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中华优秀文明及中共共产党的优秀革命传统在上层建筑上的集中反映,可以说,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代表着最先进、最积极的价值理念,它的培育和践行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他具有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超越性,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明体现,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则有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
3.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是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则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主力军,只有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能胜任社会主义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驾驭市场经济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丰富的交往关系,还要具有社会主义理想和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目的则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道德,促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意义
1.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的精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空间的永恒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永恒意义就在于它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它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比如,马克思主义与俄罗斯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在当前,习近平系列讲话内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完善,是根据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际国内情况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研究与培育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完善。
2.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明文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缺一不可,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偏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 2010 年,我国的 GDP 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反而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各种腐朽没落的西方思潮沉渣泛起,比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普世价值、民主宪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国威胁论”等诋毁社会主义的思潮层出不穷,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则有利于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守,也为大学生能够分清是非、美丑和善恶,自觉的对各种西化思潮进行鉴别和批判提供坚固的理论依据。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表现了当代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综合诉求,也是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后的升华。
应当让大学生理解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理解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理解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24 字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我们结合了国家的综合国情得到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路径研究,就是要让当代大学生正确理解这 24 字的来历,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得出什么样的路径会让大学生更深切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有利于凝心聚力,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当前的研究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只有浅层次的名词上的理解,而非对其来历及具体意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一种价值观的了解必须从浅入深,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变,从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在国家、社会、家庭给予的多重环境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是我主要的研究内容,我将对现有的路径进行研究概括,就现有路径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中的实施层面上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进一步解决问题,希望能使我们的培育路径更加完善,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最终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并使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李文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肓创新论[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1.
本文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8 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8SZ004。
作者简介:仲崇民(1965—),男,汉族,辽宁抚顺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编审,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