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中学生价值观问题及对策
2016年4月28日 11:26 作者:张 敏张 敏
摘要: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化使社会信仰缺失,这种状况也严重地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群体,中学生他们的精神状况,价值观如何,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家的未来。因此研究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的特点和对策,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转型 价值观 主导价值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份、分配形式、以及就业方式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物质生活富裕了,但精神世界却不断的贬值,人们找不到为之奋斗的精神理想,失去了精神可以依托的家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严重影响着社会秩序和我国的民族精神的重构。这种状况也严重地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群体,使很多中学生的价值迷失,导致心理和精神的迷茫和混乱,无所适从。
一、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现实特征
1、价值主体的转变——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并渐呈两者兼顾的倾向。
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意义上的集体主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冷落,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个体的合理利益和需求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使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或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变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在矛盾、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逐步整合出一些适应新的社会状态的价值观念。据调查显示,中学生的个人本位观已呈现出一些与以往纯粹个人本位的不同,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中学生认为应当以集体利益为重,但要兼顾个人利益。由此可见,中学生的这种个人本位已呈现出兼顾社会本位的倾向,这无疑是一种比较积极健康的思想倾向。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
研究表明,当代中学生一方面从深层价值观上比较认同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而且正在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具备的一些新的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这在中学生自我评价中有较明显的反映。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都处在未定型阶段,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世俗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接受的是一套纯粹理想化的传统“道义”的教化方式,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则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活生生的、世俗化的价值选择。这些难免会造成中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和冲突。
3、价值目标多元化——由传统单一人伦理想转向现代化、世俗化、物质化的现实追求。
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嬗变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从对理想信念的多样化理解,到对所推崇人物的不同价值判断;从对港台、西方文化的认同亲和,到对金钱观念的共识;从职业选择的多样化取向,到对爱情与婚姻的不同态度;从社会归属感和信任空间的变化,以及学校教育影响力的减弱,都显示着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广泛、多元。而且当代中学生世俗化的价值目标取向正在取代理想化的价值目标。他们对理想化的价值目标不感兴趣,而往往把世俗的、现实的、功利的、物质性的价值目标作为自身发展的价值追求。
4、人格价值的冲突——深层价值观与现实行为的背离
调查表明,当前的中学生群体表现为典型的双重价值体系,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评价标准不一。一方面对他人的自私自利表示不满和愤慨,另一方面,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又过分注重自我、集体观念淡漠;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常常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在道德评价方面多采取双重标准: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愿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在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出较高的道德素质,而在一些个人小节上,又往往表现出较低的道德修养;对社会不良风气批评多,实实在在地从自身行动改变的少;言行上、思想意识上认同奉献和为他人服务,但行为上难以摆脱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二、建构社会转型期中学生科学、合理、健康的价值观的对策
1、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确定较为科学、合理、有力的价值导向体系。
我们应当肯定目前这种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格局,但从社会层面上讲,必须倡导一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广泛群众性和强烈实践性等特点的主导价值观来掌控社会的运行。当前中国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冲突碰撞,加强价值观教育必然要选择和倡导与时代相适应的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使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理想信念,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健康有序运行。与转型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本质要求相联系,这一时期应倡导和建立的主导价值观理应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共同的理想和价值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开拓创新为实现手段,以公平竞争为激励机制,以遵纪守法、德法统一为行为准则,以‘三个代表’为行为标准。
2、学校教育应与时俱进,帮助学生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发展的大趋势出发,确立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在学校价值观教育中要坚定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中学生应树立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为中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提供可供坚信的真理。努力提高价值观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价值观教育,并把价值观教育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转变观念,面向未来,在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开拓与时俱进的中学生价值观教育新模式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培植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契机,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和高效的现代中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监控系统,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懿德,徐锋著.信仰论要---信仰基本原理及其他.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1
[2] 刘忠世主编. 当代青年道德价值观. 青岛出版社, 1999,9
[3] 陈大柔,从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4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