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内涵
2013年8月05日 13:49 作者:王雅静王雅静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摘 要: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主张收复失地,抗击侵略,盼望祖国统一。爱国主义是其作品的主旋律,表现为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慨;对腐朽统治者和投降派强烈的控诉和抨击;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关怀。陆游的作品内容丰富,气势恢弘,感情炽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关键词:陆游;爱国主义思想;具体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陆游早年的作品表示“少年志欲扫胡尘”(《书叹》),“报国欲死无战场”(《陇水头》);他追求的理想是“手枭逆贼清旧京”(《长歌行》),“一战洗乾坤”(《村饮示邻曲》);向往有朝一日“铁衣卧枕戈,睡觉满身霜”(《鹅湖夜坐抒怀》);直至晚年亦“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最后在家乡山阴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太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的莫大遗憾,埋骨山丘。“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为了祖国统一而歌唱而呐喊的战斗精神,以及那种贯穿其一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对那个时代,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永远教育激励着后人。”[1]
一、表现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陆游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外族的入侵,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就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的陆游亦仕途坎坷,但他信念坚定,要做一名坚持抗战、反抗妥协投降的爱国志士。于是他“挺身而出,站在民族的立场,不屈不挠地斥责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揭露卖国者的面目,并呼吁人民奋起抗争。”[2]
他年轻的时候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地图有感》),在《夜读兵书》中陆游也写道“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表达了抗敌报国的决心;中年亦“报国计安心,灭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诗中发出了奋激铿锵的声音“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一首《谢春池》作者更是用回忆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敌作战,收复失地的信念到死也未衰退。陆游的爱国之情时如此的强烈,他以社稷为重,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希望能富国强兵,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才能有所施展,可以建功立业,为受欺的国家,受苦的百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先来看陆游的一首诗: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诗人著名的代表作《书愤》。在这首诗中,诗人从对早岁威武雄壮的战斗生活的向往和回忆,哀叹自己的壮志未遂,抒发了无比深沉、愤慨的感情,并且倾泻出强烈的爱国激情。陆游虽然怀着“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志心”(《新春》)的志向,但是“至死恨不见中原”(《太息》),成了他永远的遗憾。在他的词作中也有很多反映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如《青玉案》(西风夹雨声翻滚),《感皇恩》(小阁倚清秋)等等。其中他因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而被罢官回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的《诉衷情》可谓时此类作品的代表作。这首词以追述当年在汉中前线的戎马生活为衬托,抒写了“胡未灭,鬓先秋”的苦闷心情。词的上篇写作者的理想同社会现实的矛盾。想当年作者在汉中前线为统一祖国而杀敌立功时是充满豪情壮志,可是由于南宋王朝的懦弱只落得个“尘暗旧貂裘”的悲惨境地。词的下片作者抒发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悲愤之情。他痛心“胡未灭”,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故土,但“鬓先秋”,空洒忧时伤心泪,最后发出了“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感慨。
三、对腐败统治者和投降派强烈的控诉和抨击
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陆游对造成河山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苟延残喘的统治者和卖国投降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慨。《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揭露了统治阶级刻薄寡恩,卑鄙地打击坚持抗金的爱国战士们的罪行。在《醉歌》中,他揭露了“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的投降政策,因而造成了“穷边指淮肥,异域视京洛”的危险局面。他的《关山月》
更是反对和议,批判苟安的名作。这首诗陆游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可以说,这是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的食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之情。
四、表达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关怀
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是统一的。陆游的爱国主义很大一方面就表现在对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上。“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诗人忧虑沦陷区人民的异化:“羊裘左其衽,谁复记畴昔?”(《北望》),“东都儿童作胡语,常时念此气生瘿”(《送范舍人还朝》),在悲愤交加的同时,也表达出了沦陷区人民渴望宋军收复失地,解救人民疾苦的强烈愿望。忠君爱国思想在陆游心中上升为一种民族责任感,使他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著名的词作《秋波媚》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秋天,陆游当时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全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反映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沦陷区各族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要求和南方人民收复中原,解放沦陷区,统一祖国的迫切愿望。陆游的这类作品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也说明了他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思想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濯银波.谈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J].濮阳: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6,(01).
[2]游国恩.陆游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