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性与人性——浅析《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文学形象
2013年10月16日 13:39 作者:薄玉华薄玉华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重庆 402260)
摘 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在变成大甲虫之后孤独、凄惨、心怀爱意的人性,然后分析了格里高尔不堪重负的虫性,以及变形之后格里高尔人性的复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卡夫卡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小说代表作《变形记》是卡夫卡最为人熟知的经典作品之一。《变形记》通过叙述主人公推销员格里高尔在变成大甲虫之后的身体和心里的变化,以及社会上其他人和格里高尔的家人在其变形后对格里高尔态度的转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和人自我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之下工作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与此同时,小说也叙述了格里高尔在变成大甲虫之后人性的回归和复苏。小说《变形记》通过格里高尔文学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人在虫型中所体现的人性,以及在人性表现中被忽略的虫性。
一、孤独与心怀爱意的人性
(一)孤独的格里高尔
《变形记》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将格里高尔性格的变化作为全文的发展线索,分为三章展开论述,首先叙述了格里高尔在变形初期与家人、社会之间的不适应,第一天格里高尔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体竟然是大甲虫,他在犹豫这到底是不是梦,当他仔细打量了一番,才发现这不是梦,自己确实是在人类的环境中,他心里想如果继续睡下去能将这事忘了就好。可是现实让他不得不接受他已经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没有因为这个现状而惊慌失措,而是试着站起来,可是一切都是徒劳。在这里,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而非其他的实物,与卡夫卡的创作思路和风格是非常匹配的,他认为只有动物是没有被文明和社会所粉饰的,动物比人更加单纯并具有原生性,因此让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可以更好地表现真实。但是这里的大甲虫与一般的动物不同,因为这只大甲虫是由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的,因此这只大甲虫具备人本能的意识和感情。由此而来,一只具有人性的大甲虫生活在人类的环境中,是极其孤独的,他处在人类与动物的两重性中,不能融入社会,也不能融入动物世界[1]。
而格里高尔的性格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中,格里高尔不是因为变成大甲虫而不能活动自如,而是因为受到工作压力的恐惧,旅行推销工作更使得格里高尔与人之前的交情只能是泛泛之交,职业的性质造就了格里高尔人性的孤独。小说第二章叙述了格里高尔在成为大甲虫之后自己的变化,他从一开始的处变不惊到后来的接受事实,并逐渐适应并支配大甲虫的身体,虽然已经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但是他依旧为家人担心,家人开始为生活奔波,家人此时又能否感触到格里高尔曾经的艰辛,家人与格里高尔之间内心缺乏沟通与理解,面对家人对自己的不理解,格里高尔心里却只有内疚和自责。可见,格里高尔的孤独形象反映着那个时代在竞争和生活的压迫之下,超负荷的工作和人性的冷漠让这些小人物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悲哀。
(二)心怀爱意的格里高尔
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之后,家人想方设法地想摆脱格里高尔,他却始终对家人心怀爱意,他希望自己能够消灭来换取家人的幸福,最终,格里高尔在没有人消灭他的情况之下死去了,或许死亡对生存状况如此恶劣的格里高尔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他有着人性的爱意和责任,却背负着大甲虫的身体,他有着对家人的责任却无法去实践。在成为大甲虫之后,他没有过多地去思考自身,却去关注家人的生活和言谈举止,他始终将自己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去思考去努力,变成大甲虫之后他得到了人性的复苏。
二、不堪重负的虫性
格里高尔在经历了大甲虫的变身之后,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恶劣。妹妹和母亲对他没有丝毫关爱和怜悯,妹妹从最开始地胡乱给格里高尔食物到后面的不管格里高尔的进餐,从打扫格里高尔房间到后来任由其房间布满灰尘;妹妹对格里高尔的变化让我们看见了原生化的心灵从善良到冷漠到丑恶的变化过程,妹妹的态度变化让格里高尔的身心负担愈来愈重,心里的难受无法言喻,可是即便妹妹如此对待哥哥,格里高尔始终坚持信念想将妹妹送进音乐学院去学习和深造。父亲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向来不好,父亲在家庭的专制象征着其不可动摇的家庭地位,他将苹果砸向格里高尔,这不仅仅伤了格里高尔的身体,更伤害了他的心里,也敲醒了格里高尔的自我意识,他开始意识到寻求自我生命充实的养分,他从妹妹的琴声中寻找着生命的养分,他希望能够从音乐中找到人性的寄托,找到精神的家园,希望能够通过自我生命的救赎继续延伸家庭的养分,他即便成为了大甲虫,也希望从不堪重负变成忍辱重负[2]。
三、小结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文学形象,表现了人类虫性与人性的矛盾,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现代人自我价值和人性丧失的悲剧。从常识来看,人不可能变成大甲虫,可是卡夫卡用荒诞的人物形象叙述了格里高尔凄惨、孤独、不堪重负的人生,生动地表现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中虫型载体下人性的复苏,格里高尔是在畸形社会中异化的小人物,这是对社会的控诉,更是对人性的反思。
参考文献:
[1]杨婷.人形的消弭与人性的复归——对《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形的人生哲学解读[J].温州大学学报,2006.(4):158-159.
[2]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