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以推动大学教育发展为前提,从创新思政教育体系、树立多角度教育的教育管理思路、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三个方面,对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意见,希望能够适应新时期教育管理要求,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 大学阶段教育管理是教育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育管理模式。尤其是进入到新教育环境之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继续解决新环境下出现的诸多问题,要想提高大学教育管理水平,必须要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为大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 1、创新思政教育体系
对于大学思政教育管理机制而言,实现一体化育人这一目标非常重要。学校、社会、家庭作为教育的三个主体,必须要达成“一体化”目标,思政教育方向、内容、渠道等也必须要实现一体化。为此提出以下 2 点建议:(1)组建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教师等为核心成员的思政教育团队,将党委、行政等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2)学校要积极和学生家长联系,做好家庭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树立多角度教育的教育管理思路
2.1 完善思政理论教育方案
大学思政理论课教育必须要配备专业教师,投入一定的经费。按照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组织教师培训,积极建设大学精品课程[1]
。
2.2 结合形势政策组织教学
形势政策教育可以说是思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定期考核。学校组建形势政策讨论会,由思政理论课教师以及共青团干部等共同负责教学,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讲座,向大学生渗透形势政策内容。
2.3 强化师德建设力度
教师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学校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期间,必须要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所有教育参与职前培训与职后培养,以胜任与之相关的职务,顺利通过年度考核。
2.4 建设校园文化
保证校园安全,建设和谐校园,这是新时期下大学教育管理的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突破传统工作模式限制,使载体更加新颖。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必须要对当前校园文化活动模式进行创新,建设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2.5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需要立足于专业特征,建设特色教育管理模式,以此为着手点推动自身发展。为此,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
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要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以外,实践也是课堂的一种,将社会实践和课堂理论学习进行结合,有利于大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提高社会责任感。
2.6 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是提升思政素质的关键。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大学教育的关键内容,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可以在校园内构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建立心理档案,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快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7 组织思想品德行为考核
针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进行,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考评体系。展开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将这两种方法有效结合,以大学生思想政治行为、品德行为为对象进行量化打分。如果考核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品德与行为优秀,还可以通过加分的形式给予鼓励;而针对那些品德与行为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则可以酌情减分,如果严重也可以给予纪律处分。此外,大学生需要做好自我教育与管理,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等进行融合,以此来加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
2.8 重点解决困难学生问题
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也要将重点放在困难学生身上,给予其人文关怀。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解决学生问题,全方位开展学生教育历工作。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从生活、学习上提供关心与帮助。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以学生需求为前提,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针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则要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立足于多个角度帮助其完成学业。
创建“绿色入学通道”,并保证随时畅通,帮助困难学生提交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并在学校内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为成绩好的学生提供帮助。另外,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些适合学生的助学岗位,或者与社会上的一些机构合作,为经济苦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2.9 提供大学生就业指导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关注的重点,学校内就业主管部门必须要引起重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培养新的就业观念,不要树立过高的期望,遵循“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从基层入手,积累工作经验[2]。 3、完善教育管理体系
3.1 组织学校内所有从事教育管理人员继续培训
其一,针对新就职的辅导员,需要组织岗前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工作范围、内容与职责等,此外还需要组织定期培训,为其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例如,可以组织学校中所有思政教育人员参与职务考核,并且通过在职学位攻读以及国外进修等活动提高教育人员专业水平,为了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也可以将教师培训归纳到学校管理制度中,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
3.2 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政策
对于大学中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作为支持,例如教师职务评聘政策,将教师评聘条件加以明确,结合教育管理工作特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对于骨干级教师则要积极参与学位攻读以及业务进修,学习先进的知识[3]。
3.3 优化大学生教育管理经费保障制度
学校需要设置专门针对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经费,以充足的费用推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为大学生提供教育管理方面的指导
学校内部创建教育管理研究团队以及相应的学术机构,将其在大学生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来说,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其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必须要结合教育改革提出的诸多要求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一方面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诸多指导,另一方面则提高教育人员专业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我国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韵,金廷芳.新经济形势下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人性化管理运用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9):40. [2]唐瑗彬,田一涵.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下的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1):40-44.
[3]罗伟峰.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模式设计与创新——以广东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例[J].财会通讯,2017(01): 52-55.
作者简介:赵丹(1983-),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服务业竞争力、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