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主创业”到“内创业”:创业教育理念的嬗变
2014年9月09日 16:41 作者:阚兴辉阚兴辉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 要: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并因此备受关注。将每位学生培养成企业家的“自主创业”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内创业者”的培养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在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创业实践、调整教师创业教育理念等方面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内创业人才。
关键词:自主创业;内创业;理念;嬗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10-02
一、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近二十年,随着内创业研究的兴起。培养“自主创业者”这一创业教育理念已经悄悄发生了嬗变,内创业者的培养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ManagingfortheFuture-The1990sandBeyond”(1992)一书中指出:把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焦点局限在新的企业家身上就过分狭窄了。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RosabethMossKanter在他的书中说道:“当巨人学着跳舞的时候,内创业精神是确保这家公司能够存活下来的一个关键因素。”综观中外,华为、杜邦、IBM、富士通、施乐等大公司通过提倡和鼓励公司内创业,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精神,使企业更富有竞争性,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随着市场日益成熟和饱和,创办新企业变得愈加困难。因此,为既存的企业培育和输送内创业者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内创业的内涵
1985年美国学者GiffordPinchot首次使用“内创业者”术语,它是“公司内部创业者”的简写,意为在大组织内部从事创业活动的人。此后,内创业在国外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综述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内创业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狭义界定,一是广义界定。狭义方面主要指新业务、新产品的创造。Burgelmam(1983)将内创业定义为利用现存组织内的创业资源和雇员进行新业务活动的建立过程;Ves?per(1989)认为,内创业就是打破常规寻求机会做新的项目。广义的界定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创造和创新活动。Stevenson,Jarillo(1990)认为,内创业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不顾他们当前控制的资源情况而努力追求创业机会的过程;Churchill(1992)指出内创业示在一个新创立或已存的公司内部通过创新和机会的把握来创造价值的这样一个发现和利用机会的过程,而不考虑资源(人力和资本)和创业者在公司的位置;内创业是在现存组织内进行的创业活动过程,这个组织可大可小,这个过程不仅导致新业务风险,而且也导致新产品和服务开发、新技术或管理技术开发、新战略和竞争态势开发等类创新活动(Antoncic,Hisrich,2001)。从近年学者的研究看,内创业这个概念上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更倾向于广义的界定,即在现存组织内部,为了获得创新性的成果而得到组织授权和资源保证的创业活动。内创业内容具体有四个维度:新业务或新组织创造、产品或技术创新、战略或组织更新和组织竞争态势或进取意识[1]。
三、内创业者的特质
1992年,美国传统词典把内创业者收录到词典中,它将内创业者定义为:“在一个大的公司中,通过充满自信的风险承担和创新行为,对将一个想法转变成一个盈利的产品承担直接责任的人。”可见,内创业者是通过创新发现和形成机会来创造价值的人。内创业者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内创业者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 10—
1.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对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性活动。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人才脱颖而出的摇篮。发展经济学家熊彼得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核心使命和必备素质。内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包括技术、产品、流程、理念、经营模式创新等。内创业者凭借创新能力,往往能抓住容易被别人忽视的市场机会,避开别人容易犯的错误,从而赢得相对优势。
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学习的速度、效率和学以致用的实际效果,内创业者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能力的提高直接相连。Bygrave(2001)指出,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在创业者实现创业过程中,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技能,这些特定的技能被认为是“创业前准备”,包括:对人的理解、对商业的理解、对环境和创业网络的理解、对小企业管理的理解以及对关系本质和管理的理解(Sexton,Upton,Wacholtz,Mc?Dougall,1997),而这些技能的获取是通过内创业者的学习能力实现的。
3.关系能力
内创业者的关系能力是内创业者能否借助外力实现创新性成果的关键能力。许多创业者获取资源依靠的是其私人网络中的非正式资源(Blundel,Smith,2001),这就需要内创业者密切与外界的联系,争取组织外部的支持,例如争取企业高层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与供应商、客户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争取社会资本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注入等[2]。这些方面都是内创业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处理这种关系的能力在某些环节对内创业活动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4.行动领先
内创业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观念、意识和思想上,一味地“纸上谈兵”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创业的本质是实践、是行动,脑子中有了想法,就要付诸实践,如果把思想只是放在脑中,那就是失去很多的机会。一个成功的内创业者也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和不断的改进中成长起来的。此外,内创业者成功与否不仅仅与以上的特质相关,还受到众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诸如个人的创业欲望、冒险精神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创新氛围等。
四、内创业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1.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创业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是落实建设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大学生创业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创业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完成从“天之骄子”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培养他们的创业动机、志向、信念,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业愿望,使“要我创业”转变为“我要创业”。全社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舆论导向、社会宣传、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崇尚创业。营造人人想创业、会创业、敢创业的社会氛围。倡导与人为善、关爱宽容、和衷共济、发展共赢的社会风尚。努力营造崇尚创造、褒奖成功、宽容失败,善待他人,善于合作的和谐创业环境。
2.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加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至今已颇具规模。例如,美国的大学中开设“企业经营计划”等课程;法国设有“企业创办学”等课程[3]。我国仅有部分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且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必须调整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实施“专业+创业”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方式[4],在教材内容中增加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创业理论、创业指导、创业法制常识等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
3.注重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加强创业精神的培养
在创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首先,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如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鼓励学生定期到这些场所实习,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其次,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把一些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另外,组织学生参加“GYB”、“SYB”等创业培训,带领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还有,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课题或协助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
4.调整教师的创业教育理念,建立一支专家型创业教师队伍
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多是由无创业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他们创业实践经验缺乏,无企业管理经历,严重影响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创业教育素质,建立一支专家型创业教师队伍。首先,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师资培训班、高校教师SYB师资培训班和高校教师创业模拟实训班等。其次,高校应专门拨出资金设立创业试验田和创业试验基地,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参与企业管理或创业实践。另外,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企业管理者和优秀员工到学校交流经验、举办讲座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师资,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吴道友.创业研究新视角:内创业及其关键维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6,(11).
[2]AntoncicB.,I-lisrichR.D.Clarifyingtheintrapreneur?shipconcept[J].JournalofSmallBusinessandEnterpriseDevelopmenl,2003,(10).
[3]赵汉杰,孙洪彬,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出国与就业,2011,(18).
[4]黄兆信,宋兆辉.高校创业教育面临三大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