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合新闻叙事分析的框架 展示,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但是当视频普及之后,承担
新闻作品的叙事研究可以分为“叙”和“事”两部分, 了图片的部分功能,但是并不能取代图片。
“叙”是指叙事语法,“事”是指故事的内容或叙事空间的 2.音频和视频。音频在融合新闻中主要体现为三种形
框架。 式:单独出现的音频、包含于视频中的音频和与文字结合的
1.叙事语法。叙事语法是研究文本叙事结构重要内容, 音频,主要起到了对文字补充说明及构建和强化语境的作
叙事语法一般是指被叙事的故事的逻辑、语法和结构,可以 用。视频在融合新闻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主要包括现场直
分为宏观的叙事结构的功能和序列及微观的叙事逻辑和叙事 播和后期剪辑两种形式,弥补了文字缺乏画面感和图像“非
语法。罗兰·巴特认为,有些事件是叙事作品或者是叙事作 连续性”的叙事缺陷,有利于明确故事空间,展现全景真实
品片段真正核心,发挥着主要功能或核心功能,而另一些只 事态,这使得空间叙事成为融合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用来“填实”这些功能之间的叙述空隙,对于这种补充 在《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中使用了三段视频,从媒
性质的功能,可以称之为催化功能。事件也可以依此被分为 婆和家长等角度说明农村剩男问题的现状,朴实的话语、真
核心事件与催化事件,然后从故事内容的安排角度来考量。 切的表情和杂乱的环境通过视频展露无遗,让读者直接真实
而布雷蒙从情节发展出发,认为由三种逻辑关系组成的基本 的感受农村适龄男青年的心酸与无奈,进而了解到农村剩男
序列体现了事件变化过程的必然阶段,这对融合新闻本身的 问题的严重性。融合新闻报道中的视频和音频丰富了叙事的
情节研究和文本制作具有积极作用。 层次,减少了文字本身存在的误解可能性,以第一人称的视
2.叙事空间。本案例借助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 频和音频资料真实还原了当事人的声音和画面,提升了客观
围绕叙事声音、叙事事件和叙事空间发散展开,强调对空 真实性,能完整有序的展现事件原本的全貌。
间的建构。佐伦将叙事的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创造性的提 3.地图和图表。地图和图表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的 出了叙事空间的三个层次:地志的、时空体的和文本的。 可视化叙事方式,有效的迎合了受众的视觉化阅读习惯。 “叙事空间”理论对构建文本内部故事和联结文本与外部 地图构建了一个可感的地理空间,有利于读者对事件中空
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间维度进行准确认识和把握,图表将繁杂的信息进行合理
二、融合新闻的叙事语法 化整理,以简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在融合新闻中,图表 “叙事语法”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融合新闻的出现 经过交互性设 是以技术变革为向导的,在本文中,叙事功能主要是指融 合新闻中的多媒体形态和使用的技术,根据罗兰·巴特核 心事件理论和布雷蒙的“序列”理论,对这些技术和形态
在融合新闻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组合规律。
经典叙事学认为,形式的不同会导致叙事文本之间存在
明显差异,有限的不变元素之间的组合会创造出无限的叙事
形式。在融合新闻中,不同的展现形态就是这些“有限的不
变元素”。在《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中,以文字为主要
叙述方式,视频、音频、图片、地图和表格作为辅助。
1.文字和图片。在《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中,核心
事件和催化事件并存,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叙述方式,视
频、音频、地图和表格作为辅助。文字和图片在报道中作为
主体信息的载体,发挥着介绍事件背景、详情和串联各个板
块的作用,这两种传统的叙事元素是核心事件的主要叙事元
素。文字是最有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字报道是融合报道
的必要基础,融合报道是文字报道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形
态演进。在融合报道中,文字的排列和形态变化在技术的支
撑下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而静态的图片是对现场环境的直观 (下转第168页)
计简单明了,易于读者获取数据信息。在 《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中,共出现了一个地图和两个 图表,地图直观展现了我国性别失衡的区域分布及程度, 图表显示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城市、镇、农村不同年龄 组未婚人数情况及1953年-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
趋势,用数据图表表明了我国性别失衡的现状。
三、融合新闻的叙事结构
罗兰·巴特认为叙事作品是由核心事件和催化事件组 成了,二者缺一不可,核心事件通常发生在重要的转折 点,对故事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结构起决定作用,催化事件 就是对核心事件的补充和说明,没有明确的数量要求,但
是要以达到丰富故事层次为目的。
如果把《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看作一棵树,那么 文字就是躯干,是叙事的主要形式,图片、视频和交互性 图表就是这棵树的分支,丰富的素材和数据就是这棵树的 土壤,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社交平台和客户端就是生 态圈中的空气,作为一种介质实现融合新闻作品的传播。 社交平台的分享功能串联了整个媒介生态,对融合新闻作品的一键转发和分享为信息在各大平台之间的流通提供了 相亲需求密集的时间段,此外,并列式的个体故事可以作为
便利条件,并开放评论功能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后分享 频率的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农村男性面临的婚姻难题
自己的观点并阅览别人的留言,实现来自传方和受众的双 突出强调了“剩男问题”的严重性,提示着读者重点所在,
重叙事。《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运用了封闭化的叙事 这些都成功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呈现,将制作团队分析数据后的结果展现给受众,起到了 3.融合新闻中的文本空间。在融合新闻中,文本本身 佐证故事的作用。文字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图片、视频和 及其意义都是在动态环境中生成的。融合新闻中文本的叙 图表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存在,起到补充和解释文字的作 事包括隐含叙事和叙事者,叙事者可以代指新闻当事人,
用,以提升作品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隐含叙事者即为参与融合新闻制作的采编者,尽可能不留
四、融合新闻的叙事空间 痕迹的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 “叙事空间”理论涵盖了“地志的”“时空的”和 查》中,视频中当事人的诉说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 “文本的”三重维度,基本包括了叙事学中的时间、地 感,而视频中受访者无奈的神情、背景音乐和残破不堪的
点、语态和语式等方面。 农村环境都向读者展现着农村剩男问题的普遍,更是一种
1.融合新闻中地志空间。融合新闻报道中,叙述者运 气氛渲染和感情引导,体现了幕后制作者的态度。
用交互技术如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增强了还原和建构空间 五、结论
的能力,在融媒体时代,交互性技术的使用更能吸引用户 中国青年报的融合新闻作品《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 的注意力,这主要通过还原叙事空间实现。《中国农村剩 查》是我国融合新闻作品中的佼佼者,基于技术发展进行 男现象调查》中存在大量的并列和交叉空间,共同组成了 了叙事创新,但仍然继承了传统的叙事方式,而且在题材
一个农村的现实空间,展现了农村剩男的宏大场景。 选择和叙事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看出,融合
在传统新闻叙事中,读者想象和建构的人物及事件与叙 新闻所使用的新型叙事方式不会代替传统新闻叙事,但会
述者表达的可能存在偏差,两者之间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 不断向前发展,这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人物的展现是为了更好的呈现故事,《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
查》中的视频以亲历者和与亲历者相关的人物讲述农村剩男 参考文献:
问题,人物并列式的呈现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大体量的空 [1] 刘骏瑶,于洋,彭兰.交互视频:融合新闻新的呈现方式
间使得人物呈现不受篇幅的限制。 [J].新闻界,2014(07):57-60.
2.融合新闻中的叙事时间。热奈特认为,在故事中,几 [2] 李冰,刘双.融合新闻时代的普利策新闻奖研究[J].新闻
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在故事的传统叙事中,叙事者必须 界,2014(20):59-63.
打破事件原有的发生顺序,进行先后排列。而在融合新闻的 [3] 方洁.如何报道融合新闻——从四个美国报道案例谈起 [J].新闻与写作,2009(08):83-85. 叙事中,事件的顺序会根据不同媒体和环境进行重新安排,
[4] 杜琳.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 叙事的时距、频率和语式也会发生变化。在《中国农村剩男 [D].渤海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