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正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不仅难度有所增加,知识面和学习量也得以扩充,特别是那些题材广泛、步骤繁琐、运算复杂的应用题,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的内容精髓,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帮助学生概括知识要点、理清解题思路、培养数学思维,从而由浅及深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实践。
一、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九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这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二位数的乘法知识,笔者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在讲解准备时,笔者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具备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理解接受能力,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由于认知上的困难而心生抵触,久而久之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欠缺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可以根据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创设情境,将教材中的应用题编成故事,并以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在愉快的教学氛围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且容易产生惰性,如果按照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方式必然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采取互动式教学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实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其通过合作探究来进行解决,比如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概念,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探索中通过交流互动来尝试解决问题,该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提高应用能力。举例来说,在讲到“多位数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就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提出疑问,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思考、归纳、验证等一系列环节来讨论具体的解题思路,最后对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又强化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数学运算步骤训练。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分组的方式鼓励学生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小组互动来解决自己的疑问并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养成。
四、将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小学数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不论是知识点的讲解示例还是应用题的出题方式都与实际生活高度相关,这就启示教师应将教学方式生活化,以促进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具体来说,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从生活中挖掘学生熟悉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针对这些素材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全面解析,突出重难点并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计算超市购物结账时的花费、安排班级大扫除的人员流动、计算并比较学校建筑物的表面积等,通过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或者鼓励学生自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等方式,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以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重视教学反馈,强化学生练习巩固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趁热打铁以巩固学习效果,尤其对于注重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小学数学而言更需要如此,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反馈,采用随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外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布置作业练习时需要针对学生知识上的薄弱之处进行重点强化,避免学生“会的一直做,难的从不做”,而应以精、细、准的原则安排练习,不仅要注重质量,更要注重过程,从而使学生吃透知识点并进行举一反三。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重在整数学习、多位数的运算以及简单的应用题上,因此教师应从这些内容入手,在课堂教学中穿插随堂练习、在教学结束后安排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与此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体现出趣味性,便于学生接受并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过渡阶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偏向于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应用,尤其在三年级阶段,不论是知识点的数量还是难度都有所增加,为了帮助学生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完整地掌握知识点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互动交流、将教学生 活化以及重视教学反馈等方式,科学地完成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韩金玲. 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5(1):30-31.
[2] 熊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 杨巧婧.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斗笠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