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学习主体的认知生发、能动选择、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引导、激励、促成学生自觉、自主、能动地进行数学认知建构的教学行为,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效唤醒记忆中的数学知识、数学认知经验和数形表象启开数学联想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教学影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顺应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在问题引领下,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营造宽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合作交流,让个体创造与群体智慧交汇,促进学习主体认知建构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自主创设的尺度
在优化问题情境创设时,数学知识的重组、改造和丰富,不能超越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实际能力和思维发展状况;它必须与学生自身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同时又必须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适时、适度获得有效的发展。
(二)强化主体创设的根基
学习主体的能动发展是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所在。数学教学必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佳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这种情境创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教学时,教师要在数学问题的提出、新旧知识的比较、概念的揭示、规律的总结等方法的把握乃至问题的编选等各个环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数学学习的主体在基本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获得多元、多层的自主建构。
(三)丰富主体创设的经验
要让学生亲历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参与问题情境的创设活动,体验创设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数学经验是数学活动的产物,其本质特征是主体对于各项数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自我积累。
数学学习经验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认知思考的逻辑活动经验。二是感悟数学思考的策略经验。三是“做数学”的实践操作经验。
四是数学伙伴学习中的交往经验。学生只有积累这种活动交往经验,才能集思广益,促进优质高效的数学建构。
(四)营造主体创设的愉悦氛围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友善是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营造主体创设的氛围,一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创设求索性的思维发展空间;二是教师要悉心体察并善于发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逻辑,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数学思维的自主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能利用旧知探索新知的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认真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创设能利用旧知探索新知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主动地利用原来的认知结构去理解掌握新知。比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上课伊始,老师提出“2=20=200 对吗?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相等?”似乎让学生感到惊诧的问题,迅速把学生带入到理性的思考中,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可以用添上计量单位的办法:即“2 元=20 角=200 分”。受到启发,其他同学相继提出2 米=20 分米=200 厘米,2 分米=20 厘米=200 毫米等等。针对2 分米=20 厘米=200 毫米,教师建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于是学生改成0.2 米=0.20 米=0.200 米,然后,教师再建议去掉计量单位,便得到“0.2=0.20=0.200”。这样,随着教师创设的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展开,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也从旧知不断向新知拓展,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下不自觉的获得了新知识。
(二)创设富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总结与升华。因此,在组织数学知识的学习时,要善于把新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设富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这种情境,能较快激活学生已有的有关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迅速的理解、建构新知识。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一些价格,如30.50 元、40.15 元、2.70 元、7.08 元、108.00 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0.50 元、7.08 元、2.70 元、102.00 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又能保证商品的价格没有改变?这样,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既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创设能激发学生产生认知矛盾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能有效的引起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使学生的现有认知活动与原有认知经验产生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经验和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出发,找出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之间的不同,创设一种使现有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原有认知产生矛盾的问题情境,使其现有的感受和理解与原有的认知体验产生明显差异,引起学生对数学认知的不平衡,激起学生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产生探因求源的心理。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简单的操作引向理性的探索。
(四)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特点是善于迎接挑战,他们想通过战胜挑战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数学教学中就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飞.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6,(36):110-111.
[2]罗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J].学周刊,2016,(35):99-100.
[3]时玉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