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骨干帮扶“空巢老人”长效机制探究
2014年4月08日 16:07 作者:祝远恩 纪旭 朱有华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祝远恩 纪旭 朱有华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SZ1305。
摘要:“空巢老人”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空巢老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长效机制现实可行性、指导原则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大学生骨干帮扶“空巢老人”工作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骨干;帮扶;空巢老人;机制
“空巢老人”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现状。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过两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其中65 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 万。我国的空巢老人分布不均,呈现出农村多,城市少,第五次人口普查官方数据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
(二)“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1.“空巢老人”物质生活困难。“空巢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做饭、洗衣等基本家务劳动都难以完成。就吃饭问题而言,常常会三餐没有规律和营养,直接影响健康。随着“空巢老人”年龄增长,这些问题将会更为严重。2.“空巢老人”生病无人照料。绝大部分“空巢老人”患有疾病,且这些老人发病没规律,一旦发病行动无法自控,有时连打个电话报警都困难,如果老人身边无人照料,一旦发病,将会面临生命危险。
3.“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相伴,又不能参与社会活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状态让他们精神空虚。专家指出,由于“空巢老人”身边无子女,缺乏精神慰藉,易犯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精神疾患为表现特征的“空巢综合症”。
二、高校学生骨干帮扶“空巢老人”的现实可行性和指导原则
(一)帮扶活动的现实可行性
1.高校有大量的学生骨干储备。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骨干是学生当中积极分子,是优秀的学生,他们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社会可以发挥他们优势来帮扶“空巢老人”。
2.国家支持大学生深入社会。2007 年团中央启动“青马工程”以来,高校组织大学生骨干深入进行基层实践锻炼,增加他们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帮扶“空巢老人”活动,对学生骨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
3.社会需要大学生骨干深入基层。我国高校有2000 多万大学生,按高校中20%为学生骨干,如果将这部分学生骨干释放到社会中发挥作用,将会有数百万的“空巢老人”受益,因此社会亟需学生骨干的帮助,学生骨干又需要社会基层提供平台,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二)帮扶活动的指导原则
1.建立帮扶长效机制。高校学生骨干也是动态的,不能这种变更而影响帮扶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和持续性,避免工作开展时期出现时有时无、忽紧忽松的现象,就要求建立帮扶工作持续机制:一是制度规范化,建立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使帮扶工作有章可依;二是要有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激发大学生骨干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做好志愿者“接力棒”的交接工作,让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使帮扶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正轨。[2]
2.坚持就近、就便原则。高校骨干可以在学校周边城镇和农村开展工作以便于联系以及长久持续帮扶,如果帮扶对象距离学校太远,将会导致帮扶活动成为一种阶段性的工作,无法保障随时都能帮扶“空巢老人”,除此之外,帮扶要在大学生个人能力范围内进行,不能影响其自身的学业和生活。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帮扶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空巢老人”的所需、所求来开展工作,不能出现学生骨干想当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开展各种活动,完全不咨询“空巢老人”的意见,这样极易导致“空巢老人”对学生骨干的工作产生厌恶情绪,进而导致帮扶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建立高校学生骨干持续性帮扶“空巢老人”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前期调研,制定帮扶方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由团委、学生会招纳学生骨干,成立帮扶“空巢老人”活动小组。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全面了解“空巢老人”信息,调研过程中要深入农村、走进基层,开展社会调研和统计分析,为做好帮扶工作打好基础。在前期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帮扶方案,形成“调查统计→方案设计→部署实施→反馈调整”循环体系。
(二)创新帮扶内容,提高帮扶效果。帮扶活动要根据老人的需求,尽力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常帮助老人做家务,并时常为老人带些日常用品;在精神生活方面,经常和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打扫卫生,解决他们的孤独之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骨干可以自己搭建群众大舞台,自制自演一些“空巢老人”喜闻乐见的节目,同时邀请“空巢老人”也都能参与其中,做到学生骨干与“空巢老人”同乐。
(三)加强联络沟通,建立感情。学生骨干要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等空闲时间,深入到“空巢老人”家中开展帮扶活动,形成 “一对一”帮扶对子,使“空巢老人”与学生骨干在相处中加深感情,增进信任。学生骨干在帮扶过程中可以扮演“空巢老人”的亲人角色,与“空巢老人”谈心聊天,让他们有交流、倾述的对象。这些可以使“空巢老人”亲情上的缺失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减少他们心灵上的孤寂。
(四)扩大宣传,在高校中形成帮扶“空巢老人”的浓厚氛围。大学生骨干可以根据自己的帮扶情况,积极在学校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图片展、校报、广播、网络等平台进行宣传,唤起他人的共鸣,引起舆论的关注,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在学校中形成帮扶“空巢老人”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童风莉.“空巢老人”社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安徽四市(县)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9(1).
[2]纪旭,杨志华.大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1).
作者简介:
祝远恩,男,1990年,汉族,山东曹县人,2010级制药专业本科生。
> 才智 /58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