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新疆 , 乌鲁木齐 830001)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时代主题和新的历史使命,高校思政课必须进一步提升获得感。
习近平在系列会议和活动中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思想,为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指出了方向,明确了根本遵循;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有助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思政课的价值认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遵循;意义面对新时代新任务高校思政课,必须强化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标和使命,不断提升获得感。实际上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就是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1 ,重点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根本遵循
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提供重要使命,例来都为党中央高度关注。作为高校“主阵地”
的高校思政课,对促进青年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必须立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其对学生的影响力。同时,青年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要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亮点频出。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从整体而言:高校思政课与党和人民的期待还有明显的差距,还不能很好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上述问题,习近平在系列会议和活动中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思想,为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指出了方向,明确了根本遵循。
首先,高校思政课主导者做人民满意“四有好老师”是前提条件;其次,高校思政课共同体做“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统一”是重要方面;再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要”“八个统一”是核心要义。
可以说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
再到“六个要”、“八个统一”,关系上的继起性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思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铸魂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的崇高职责使命,长期以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作为学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统一”要求,积极修为,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岗位阵地,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高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温床,思政课起关键作用,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大意义。
二、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2 通过转换思政课语言范式,让青年大学生理解好特定语境中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引导青年大学生把握好时代机遇勇敢迎接新挑战、积极进取作为,培育好时代新人。依靠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语讲清楚中国故事背后的逻辑,以多种媒介传递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大学生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意蕴,鼓励当代青年大学生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干劲儿推进新时代。再次,通过创新思政课教育和灌输机制体制,激励青年大学生立大志,凝聚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共识,在实践中强化青年大学生为国家做贡献为民族担使命决心和能力。 3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思政课的价值认同
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如: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联系。” 4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带有目的性,而且有时候具有功利性,对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渴望得到一定的回报。同样,在思政课,学生们也在“求得满足”,即求得思政课获得感。
高校思政课主要帮助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理想、掌握科学方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实现价值引领,学生在思政课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自然会对于思政课有认同感。通过思政课,学生不仅获得关于理论课的知识,更多的认识到人的价值实现依赖于对于国家、社会、他人的价值体现、意识到人的成长离不开对于周围环境的依赖、意识到人的不断成长促进整个环境的改善、自觉担负起对于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学生通过思政课塑造三观、升华精,进而肯定思政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对于该课程的认同感。
(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情感体验
教育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一环,而高校思政课是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尽可能地占有人的本质的活动。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在课程中的获得感应该是思政课要关注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利用鲜活教学情境呈现典型案例、形象直观的方式生动诙谐的言语、多变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情感因素唤起、激活,并与教学活动同向。提升思政课获得感,需要关注学生喜欢不喜欢任课教师、厌恶不厌恶课程反面案例、支持不支持课程核心内容与观点、反对不反对错误思想观点。一方面通过情感体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排斥假恶丑。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在思政课的获得感与将课程内容的实践运用并不是分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理论课程的实践运用是增强获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正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获得感,需要将理论实践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提升学生在参与课程中获得感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并不是简单的关注学生精神层面获得的满足,也不仅限于是主观层面的感知,“更不是单一的教育对象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实实在在地收获体验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 5 不能只重视学生通过思政课,满足个体价值、目的价值,忽视了社会价值、工具价值层面的获得。 6 过度知识化
以思政课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获得关于理论与生活相切和部分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转“熟知”为“真知”,在学生实践基础上,再次验证相关思想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吗,转“真知”为“真做”。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 , 2016-12-09.
[2] 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N]. 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3] 汪盛玉 .“时代新人”之“新”解析 [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8,10(02):1-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三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60: 514——515.
[5] 黄冬霞 , 吴满意 .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 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6):28-32.
[6] 张耀灿 .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07):3-6.
作者简介:张鹏(1989--),男,汉族,新疆阿克苏人,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