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生课堂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7年9月13日 09:19 作者:lunwwcom【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逻辑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语文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生课堂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初级的阶段, 也是最关键的阶段。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否在小学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对将来的语文成绩有着
直接的影响。学习语文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生成,对于一个人语文素养乃至全面素质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根据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大量阅读是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潜力。 许多人认为语文的学习非常枯燥、繁琐、吃力,但是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上产生浓厚的兴趣,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 所以教师应该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只有一本语文课本,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课外书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 将课外阅读的书籍带入课堂,对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培养,形成良好的课内阅读习惯,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言传身教都对孩子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自身就要对阅读有兴趣。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自己要有意识的在教室或办公室拿起书本,认真阅读。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在无形中为
学生树立了榜样。 学生也会自觉地拿起书本,开始阅读。(1)读给学生看。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阅读,读给学生看,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投入与激情,此外,要真正地臻于完美,还应拥有一份让人一目了然的阅读计划。 (2)读给学生听。教师的朗读是有感情、有温度的,能把作品中潜在的意义、意趣和意蕴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学生,以至深入到学生心灵的深处,永久地保留下来。 所以,大力倡导教师为学生朗读作品,对激发和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二)精心挑选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 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本,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
强的读本给学生阅读。 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 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学生对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很吃力,不知该如何下笔。 教师就经常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诗圣杜甫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是,很多生并没有在课后阅读课外书。 虽然农村地区条件有限是原因之一,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课后老师也无法进行管教、给予指导。 所以,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书,但学生并没有落到实处。 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习惯就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1)培养学生动笔阅读的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例如,在读一本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扫清字词障碍,了解其意思,并将该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记在书上或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如果书中的某一篇文章,某一段话,又或者是某一句话使自己感受比较深刻,指导学生立刻把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时必须完成的任务,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 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培养学生用心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核心是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阅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并用心感受作者的情感与经历。正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中介绍的几种读书的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再在脑子里续编故事,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这样无意中增进了自己和作者的感情。因此,要让孩子读思结合,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阅读完后,还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这样用心阅读的方法既能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摘抄,同时要学会将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例如:将阅读篇目中出现的生字和生词记录下来;将阅读篇目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摘抄下来,甚至背诵下来;概括出阅读篇目的主要内容等等。 语文学习要靠日积月累的坚持,不能一蹴而就。“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三)培养学生经常练笔的习惯
(1)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那么,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有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是看他能不能学以致用。 通过学生写的日记,可以看出学生能否将平时大量阅读积累的知识运用在写作之中。 反之,也可以根据一个学生的写作来掌握一个学生积累语言的功底和学习语文的能力。一个学生只要能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在写作上能学以致用,那么语文测试自然会胸有成竹。(2)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 虽然课堂上时间比较有限,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写随笔,写自己的感想,然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果学生养成了写随笔的好习惯,只要拿一个小本子, 就可以随时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写随笔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总结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倡导和引导学生进行适宜的课堂阅读,通过系统化、合理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兴趣, 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堂阅读习惯,真正感受到课堂阅读的魅力所在,发自内心地进行课堂阅读,获得最佳
的阅读体验。相信通过系统化、全方位的培养,一定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燕.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6(7):102-102.
[2]张敏.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
[3]王立兴.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7):132-133.
[4]王忆红.以趣引领,爱上课外阅读——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6(15):64-64.
[5]赵忠.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8):120-120.
[6]张红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论[J].金卡工程,2008,12(7).
[7]徐爱莉.浅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165.
[8]崔桂香.浅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5):110-112.
[9]蒋江发.浅论多层次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综合,2016(25).
[10]徐宏文.浅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