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胜县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来源和传承现状 将块状的原料敲碎,渗水后慢慢研细成糊状,在做好的纹 元十七年(1280)年,忽必烈率十万大军由宁夏至四 样上填色。这一阶段使用的水极其讲究,只有用带酸性的 川兵分三路进攻云南大理国,元朝铁骑沿着当时作为连接 水制成的珐琅银器才会色泽光洁鲜亮,璀璨夺目。
东西方文明的北方丝绸之路,一路西向横扫各国,直至欧 第五步:烧蓝。将点好蓝的制品,放在高温炉中,经 洲。军事的占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盛行于西 过摄氏800-850的高温烧熔,色釉由砂粒状固体溶化为液 方世界的珐琅工艺就在这时候被元朝军队带回东方。随着 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填好色后, 元军一路南下进攻大理国和南宋王朝,珐琅工艺也同时被 将半成品装进铁盒内,放在木炭火上,用手拉风箱慢慢升 随军匠人带到了云南,并在当地民间流传。许多年以后, 温烘烤。待色料融贴在制品上后,取出冷却,即为成品。
元末明初时著名的“洪武调卫”使得数百万江南汉人移居 第六步:磨光(打磨抛光)。磨光,俗称“磨活”。 云南屯垦守边,珐琅工艺便流传到了当地汉族居民地区, 分为刺活、磨光、上亮等程序。使花丝显露出来,然后用从此世代相传。 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再用椴木炭蘸水横、竖再二、永胜县珐琅银器制作工艺流程 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
珐琅银器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 第七步:镀金。这是掐丝珐琅银器生产工艺中最后一 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 道主要工序,是为了防止产品的氧化,使产品更耐久,更 造、锻打、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 美观而在产品的表面镀上一层黄金。将产品挂入金液槽中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 通上电进行镀金,完成后取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 珐琅银器的制作工艺堪称繁杂,历经设计、制胎、掐 锯末蚀干,整套的珐琅银器生产工序便宣告完成,一件工 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检验、包装、七道工艺, 艺品便也诞生。
九大步骤,近百道工序,一件珐琅银器成品需要几个工人 第八步:检验。以上几道工序完成后,一般要对各工几个月的时间纯手工完成。 序的质量作细致的检验,若发现问题立即补救。
第一步:设计。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彩图 第九步:包装。永胜珐琅银器的包装很考究,一般请 设计等。由于珐琅纹样的线条受到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 木工技艺高超的师傅,做成精致的核桃木匣子,木匣表面 的限制,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 刻字,字刻好后再用牛排骨镶嵌而成。其匣子黑白相间, 能力,还要熟悉珐琅银器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 古朴高雅,匣内壁用红缎装饰,珐琅银器装入盒内后,更性能,使产品具有整体与和谐的美感。 能衬托出银器的精巧别致。
第二步:制胎(制模)。制胎是将合格的纯银片 三、永胜县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现代价值(胎)按图下料,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圆 珐琅银器是云南特有的工艺,由于其工艺复杂、制作 形,并用铁锤打成各种形状的银胎。永胜银器的坯是用木 成本较高,以及传统传承方式的原因,已经濒临失传的危 料或铝预先将设计好的效果图按银器制品的大小、样式制 险,目前掌握这门技艺的只有寥寥数人。永胜珐琅银器制 成模型、然后融化银锭,提炼纯银,在铁砧上捶打成极薄 品在明、清时就已营销海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 的银片,用模型压制成设计样式,焊接好后再用车床(车 间的流失,持有此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永胜相对床是自制的铁、木结合的土车床)打磨光滑,制成初坯。 封闭的环境下,谭氏、唐氏两家族能将此技艺传承下来, 第三步:掐丝(掐花)。掐丝的方法是用镊子将柔 而且不断发展有所创新。其制作工艺以白族工艺、藏族工 软、扁细具有韧性的银花丝,按图案设计稿,掐成各种纹 艺相比,有同工之处又别具一格。无论是造型的高贵华 样,蘸以白芨戎浆糊,粘在银胎上进行烧焊固定用一块长 丽,还是传统工艺精美绝伦,都展现和弘扬了中华民族悠 约40厘米,宽10厘米的钢板,板上钻大小不等的孔,大孔 久的历史文明,展现了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艺术财富。受 约0.3厘米,小孔约0.02厘米,将打好的银条(粗细以能穿 家族式传承之路太窄,且珐琅银器高、中档制品价格昂 过大孔为限)穿进钢板的孔中,抽丝,根据需要一般将银 贵,生产有限,传承人及保护单位都无样品留存,在精品 丝抽到0.1——1毫米左右才能使用,用抽好的银丝在制作 展示上受到制约等因素制约,造成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传承 好的银器上按设计的纹样掐丝,放到适合的位置,沿银丝 保护困难。
点焊牢固。把掐好的丝,焊接牢固的银器放入梅子水或稀硫酸中煮,待去除杂质后,用清水洗净。 参考文献:
第四步:点蓝(上珐琅)。掐好丝的胎体,经过烧 [1]《新纂云南通志》及《辞海》“珐琅”条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用点蓝笔, [2]《永胜县志》《永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集点蓝铲,镊子把碾细了的釉色填入丝工空隙处,使整个胎 [3]《珐琅银器的传承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