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
2013年11月04日 16:53 作者:张 鹏张 鹏
(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中学,江苏 徐州 221126)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离开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就是空中楼阁,通过阅读,学生积累生字、新词,记诵名言佳句,认识各种文体的特点,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在不断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锤炼了语言,培养了语流语感,提升了文学素养。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教学;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名著阅读也日益得到重视,名著这道精神大餐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名著给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阅读名著能够启迪心智、丰富人生,成就大写的人。
既然阅读名著有这么大的好处,可是为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呢?笔者认为,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教师教学观念和思路落后,缺少变革的思想,学生课业负担重,名著阅读题在考试中占的分值又低,往往花的时间多,感觉到回报甚少,归根结底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而放不开手脚,这样的结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短时间可能看不出来,时间长了,就凸显出来了。
那么,怎样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以“名著导读”为依托,打牢根基
课本中的“名著导读”部分推荐的名著是我们必读的内容,我们应抽出一定的时间研读它们,当然研读好“名著导读”也是很重要的。这一部分大致分为:总体论述、阅读建议、精彩章节以及点评。有些教师和学生没有对这些内容高度重视,推敲不到位。要知道这些内容都是名著的“纲”,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如《水浒》谈到“官逼民反”的主题,人物形象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这些都是作品重要的提示语。很多同学读《水浒》忘记了吃饭睡觉,而“阅读建议”告诉我们:“由于时代的局限,这部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如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这是需要加以鉴别和摒弃的。”而这个内容又是许多同学忽略的。“精彩章节”中选自小说的第二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十分精彩,极有代表性,原来这一章节是作为教读课文出现在语文书上的,可见它的重要性,我们老师完全可以把这篇文章当做讲读课文来教,抓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学习,学生立刻就会抓住鲁智深侠肝义胆、嫉恶如仇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这比单纯的死记硬背他的性格特征要好的多。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有的老师往往让学生看看这一部分了事,这是不可取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指导不够,挖掘不深。比如《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句“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显然属于第二方面的内容,但有许多学生认为是第一方面的内容。再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诗句的哲理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可谓是经典之作,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人不能像墙角的花那样自命不凡,眼界与胸怀不能只局限于一小片天地。
二、深入阅读原著,含英咀华
阅读名著,如果只是停留在部分章节上,或者截取一些语段,或者是读那些改编了的、简化了的读本,都不能对整部名著进行有效的阅读,这样的结果,必定不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接受到的只是浅层次的。试想:如果只读了《骆驼祥子》前面的部分,甚至祥子经历的三起三落都没有读完,怎么能认识到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 ”的社会。读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文字,我们立刻感受到他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带着这种感情再读“在暴雨下拉车”的文字,“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怎能不让人伤情。《水浒传》中的人物林冲是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典型,环环相扣,只有深入阅读,才能体会到“官逼民反”这一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的“紧”字,真可谓神来之笔,不读原著,是体会不到的。代表我国古典小说最高艺术成就的《红楼梦》更是不惜笔墨地刻画人物、描写场景,其遣词造句也是极其讲究的,不深入阅读,反复阅读,是不能领会其妙的。有人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有人说要读七遍,还有人说…… 我想道理就在于此。
三、研读主要章节,培养兴趣
阅读名著,既要通读原著,又要抓住重点章节研读品味。学生读完一部作品,对作品的把握往往是不深刻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再读作品,尤其是那些在语言文字、艺术手法、思想内容以及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都很突出的章节,细读推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确定重点章节。如《童年》可以选取残酷的童年、听外婆讲父母的故事、捡破烂等章节重点研读,通过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外祖母的宽厚善良。《骆驼祥子》应选取“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片断,进一步感受祥子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从而认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水浒传》应选取与宋江、武松、李逵、鲁达、吴用、林冲有关的情节,比如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深层研读品味。比如在研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会对“百草园”和“美女蛇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借此机会,教师设计问题:作品中的百草园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家附近有类似的园子吗?你能描绘一下吗?“美女蛇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小说中的重点章节的研读更要下些功夫。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写的是鲁智深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故事,这样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一个粗鲁暴躁的形象立刻展现在我们面前 ;“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短短的话,却表现了人物嫉恶如仇的性格;“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虽着墨不多却写出了一个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英雄形象。当然,对小说的深层品味还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人物之间的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作品的社会意义等都是需要推敲的。
四、利用好阅读课这块阵地,授之以“渔”
阅读课是学生在学校自主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应想方设法上好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汲取更多的知识,阅读课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摆脱了羁绊,任凭思想的野马纵横驰骋。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阅读课,这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何不抓住这块阵地,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呢?
在阅读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读整部名著,指导他们哪些要精读,哪些可以略读;背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样的语段,让学生写下读书心得;也可以举行辩论赛、演讲赛、名著知识抢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荐学生课外去读更多的作品,比如《围城》等。通过这些有效的实践,学生不但掌握了如何去读名著,而且兴趣也会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