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是衡量小学生的语文程度,而且是衡量小学生的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人的兴趣可直接转化为动机,而动机越强烈,越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意愿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这种追求探究的过程就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如教学《少年闰土》
时,在导入环节我利用投影出示闰土在月光下海边沙滩刺猹的图片,学生观察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情后,问:你们认识这个少年吗?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你想知道这个少年有什么特点吗?请同学们快去课文里找一找吧。(生自由读课文)这样学生阅读兴趣盎然,读书的欲望很高,迫切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少年,学生就在这种渴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要研究阅读对象,更要研究这一活动过程中,如何把阅读方法、技能教给学生,达到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1.首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阅读课文。(1)认真读题,对课题质疑,推测文章的主要内容。(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细读课文,利用查字典、结合句子或段落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在读懂的句段旁边做上批注或体会。(4)理出文章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总结段意。如:四年级上册《猫》
的第一段,我引导学生抓住“性格、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找出描写猫不同性格的句子,有关键词的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判断出第 2、3 句写猫很老实,第 4、5 句写猫很贪玩,第 6、7 句写猫很尽职。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明白课文从三方面写猫的古怪性格,又能清楚段落的结构。(5)适当拓展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如学习了《长城》一课,你能到小导游介绍一下长城或你家乡的景点吗?(6)练习巩固字词,解答课后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具体地教给学生一些解释词语、分段、概括段意及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进行学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新课标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法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指导学生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主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教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学生以“熟练-概括-运用”为主,按自学的过程先自学后讨论,教师重点给予点拨和总结。迁移比较等教学手段是最好的学法指导。教材中有些内容浅显、结构相似的课文,如《桂林山水》三段,《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夏秋冬四段等,对于这类课文,教学中精讲一段,让学生运用比较迁移等手段自学其余段落,使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是学法指导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情绪高涨,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3.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满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性的东西,还要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如老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要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么背的,总结科学的背诵方法。对中下游学生要先指导学法,如背诵《观潮》一课潮来时的一段,教师先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找出关系即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在此基础上,生再背诵就很容易了。
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提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45 万字。如果仅靠阅读小学语文课内篇目,大概只有 40 万字左右,大量阅读肯定还得在课外。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时要趁热打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等,指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如安排每天课前两分钟背古诗,早读留出 5 分钟读《传统文化》,每天晚上保证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坚持天天读,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浏览、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多种方法。学生大量阅读时要有目的地训练各种能力,如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读和写结合,相互促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词汇,学习描写方法,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段落,把它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要求每一篇文章都要写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读书笔记交流、佳作欣赏等,养成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