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10月10日 14:54 作者:lunwwcom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形成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
关键词:构建和谐 中职教育体系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过上幸福生活的共同期盼。伴随着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缺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技能型人才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是助推国家职业教育战略实施的时代选择。因此,如何使中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那么应该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呢?应该做好以下几个和谐。
一、做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和谐
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不存在先后、主次之分。二者应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在我国,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这几年,大学不断扩招,普通高中也相应的不断扩招,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上普通高中,考大学。而我们一方面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困扰,一方面又面临高技能人才奇缺的尴尬局面。据统计,我国高级技工仅占职工总数的5%,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仅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缺口就达500万人。应该看到,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推动力,职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业教育,说白是一种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一种平民教育,其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无业者乐业。当前发展职业教育,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要引导城里地广大学生和家长克服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确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要千军万马都去挤普通教育的独木桥。二是搞好农民工的培训。现在,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已达1.4亿人,还有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切实提高这些农民工的素质,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新路子,在创新中形成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的学工交替、把企业资源引入学校的项目化教学以及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安排的订单培养等鲜明办学特色,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近年来平均每个学生都有3个以上岗位可供挑选,就业率接近100%。实践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只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市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大有作为的。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农村,为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前景十分广阔。
二、做到就业与对口升学相和谐
据统计,目前中职毕业生中的17%能升学,83%要就业。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第一位的。上职业学校学习,突出的优势就是就业优势。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技工荒”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不少大公司买得起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却请不到人来操作。在南方,高级技工和硕士、博士一样受欢迎,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中高级技工却非常受欢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用人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些大中型企业非常欢迎我们职业学校毕业生,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经过专业培训,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作为职业学校应建立健全毕业生安置机构,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建立就业安置服务体系。
为了摆脱中职学校招生难、就业难的双重挤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扩大对口升学比例不失为缓"两难"压力的良策。《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渠道的开通,不但满足了一部分人继续升学的需求,而且也延迟了就业时间,缓解了就业压力,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就业,也要考虑升学,做到就业拉动,升学推动,使就业与升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器。
三、做到文化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相和谐
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是我们的重点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专业知识为主,着重专业技能培养。但事实证明,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人生追求,也很难想象一个人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会有进一步提高的后劲。可以说,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转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