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创新实践
2011年4月27日 17:10 作者:论文网目前,有相当多的人把在经济活动中奉行的追逐实利原则,推广到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这些人只注重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对人本身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其结果是对人生的意义产生困惑,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产生偏差,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丧失信心。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在于偏离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要求,忽视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培养人的基本道德观念出发,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财会论文发表
1.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要求个人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人,这种全新的人就是全部才能充分发挥的人。因此,越是到了高度发达的社会,就越需要个人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21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知识作为关键要素,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而知识传承的载体是人,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实际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求诉于外的农业、工业经济发展转向求诉于内的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的过程,就是走向解放的过程,就是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由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作为知识经济原动力的人,如果没有人的个性解放、没有人的个性发展,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如果没有人的发展,就不会有知识经济的发展。伴随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的个性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和发展的空间。
2.生活的多样性要求人必须全面地发展自己。马克思说过:“一个人,他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范围的多样性活动和对世界的实际关系,因此是过着一个多方面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的思想也像他的生活的任何其它表现一样具有全面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6页)人应该全面地发展自己,包括才能、个性、情感,需要等诸方面。
3.人们有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愿望和权利。向往美好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权利。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当上一个目标实现时,马上就会产生新的愿望,人类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和追求中一步步走向完善的。
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社会发展和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生产分工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种类越来越多,每个人的素质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现阶段要想使社会全体成员实现最终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争取每个人在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以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创新实践。 我国开展的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都是针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需要而作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运用。 财会论文发表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票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素质教育则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一般而言,素质教育具有如下特征:(1)全体性。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国民,贯穿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接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平等。(2)全面性。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得到全面发展。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3)创造性。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4)主体性。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5)开放性。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空间要宽阔,教育渠道要多样。(6)个性。学习者的个性潜能得到发挥,个人专长得到鼓励。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从教育观念、体制、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实践,将直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尊重主体、崇尚个性、健全人格,促进个体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这种教育模式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它不仅注重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也不忽视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养成。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正是一种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形式,它将直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