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关系
2011年1月10日 13:48 作者:职称论文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健康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均衡地输入和输出能量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给健康如下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不仅仅意味者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另外一个在欧洲被广泛引用的健康的定义出自著名医药社会学家帕松斯(Parsons),他认为:健康是一个个体,及其成功扮演的社会角色,完成自己的社会分工能力的最理想状态。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会受到身体,社会,情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基因,饮食,自然环境,生活质量,体育锻炼,睡眠,精神状态,社会关系,工作待遇,以及关爱,自信心,社会安全感等。在这些因素中,除了基因对健康的影响不能改变外,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可以通过作为个人和社会的调节来改善或加强。
中国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身体和心里还不成熟,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就业,竞争,家庭,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身心健康极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妒忌心强,承受压力能力差,高校自杀率上升,生理方面,过早停止生长,高度近视,骨骼变形,抵抗力差,种种现象都说明,中国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状况急待改善。尤其是SARS疫情过后,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话题更是频频出现在各个学术刊物里。在许多学术论述中,许多学者都把在高校增设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站,以更好的宣传身体以及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固然重要,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还是要从改善体育教育,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开始。
一、完善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
运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一个古老而有年轻的话题,不管是东方的智慧还是西方的哲学,都反复阐述了运动的重要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动也。";"生命在于运动",大家对诸如此类的名言更是耳熟能详,事实上,大多数人从事体育运动正是出于对个人健康地考虑。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在运动过程中,全身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和内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除此以外,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的肌肉群,例如肩背部肌肉,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得到适当的运动,这对于提高肌肉群,骨骼和关节的协调性非常有帮助。培养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途径。 教育学论文发表
2.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大学生进行定位
大学生应该是整个社会思想和肌体最活跃的群体,正确认识自己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大舞台的第一步。正确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机能,因为身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工作以及生活质量的好坏。对于即将进入社会,面临多方面压力的大学生来说,学会正确认识和调节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正确给自己定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改善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塑造成为更加优秀,更能够适应竞争机制的新一代人才。
3.增进学生的团结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运动可以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在运动中,人们可以互相了解,增强交流合默契,团体运动中队友之间的配合和团队精神经常是比赛的关键。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融入集体。 总之,运动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帮助。
二、中德两国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比较
目前中国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非常令人担忧。根据实证性调查的结果,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相当低,只有32%的大学生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而另外68%的学生几乎不做任何体育锻炼。在参加运动的大学生里,女生的比例大大低于男生。而且中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大多出于对于某项运动的爱好,并没有更深入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这与国外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形成强烈对比,在德国某些大学,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竟高达79%,85%的男大学生和72%的女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推动德国学生锻炼身体的原因主要有: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大学生在参与运动的热情来自于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这与当地全民健身的普及,物质条件的丰富以及中小学理论与时间并重的体育教学当然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其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大学与整个社会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德国大学一般是综合性大学,没有校园,不同的科系分布在城市个个角落,但是大学一定会有一个对学生免费开放的体育中心,每个学期开始学生们都可以报名参加自己喜爱的运动课程,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从巴洛克时代舞蹈到中国功夫应有尽有,老师则主要由体育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这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利的氛围和物质条件。 教育学论文发表
三、关于加强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若干建议
而中国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有,没有体育锻炼伙伴,没有科学的指导,没有场地,没有时间,甚至怕脏怕累怕出汗。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不能从物质方面和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尽可能的鼓励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为大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同时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给予科学的指导。笔者根据国内外大学体育教育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利用高校互联网,普及体育常识2.鼓励学生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对社团活动予以指导3.提供符合当代学生兴趣的体育课程4.免费开放体育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