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当前士官队伍的现状,应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士官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实战化需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教改力度,坚持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实效性,重在提高士官分析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士官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关键词:培养目标;实战化;能力素质
随着军事院校办学思想大讨论的不断深入,当前士官基础教育出现了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着眼新时代发展要求,立足新的变化,主动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切实拿出新措施,不断加强士官队伍建设和教育,全面提高士官整体素质。
一、当前士官队伍能力素质分析
当前基层士官队伍的政治素质是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是合格的,整体素质有所不断提高,但仍然还存在与战斗力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文化素质偏低与信息化军队建设不相适应
士官的文化素质虽然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文化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由于文化程度偏低,造成他们认识能力、自学能力较弱,士官骨干在分训中与战斗力要求还有差距,在连队的思想、管理、组训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从而给连队的组训工作带来了难度。由此可见,当前士官的文化素质与军队战斗力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二)业务素质欠精与战斗力生成不相适应
部分士官军事专业素质欠精,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究其原因,一是军事专业技能从学到精,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精通,作为义务兵第三年选改士官,这时他们的专业技能还不过硬,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练,而在基层连队士官队伍中初级士官占有的比例比较大,中、高级士官占有比例大约在 30%,从而造成部分士官的专业技能还不是很精,还不能适应战斗力的要求;二是培训渠道和途径少,大部分士官专业技能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和提高;三是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通过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士官只顾埋头干活,不注重实战化实践应用。 (三)备战观念不强与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受到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及长期和平环境影响,部分士官的备战观念还不强,和平麻痹思想有所滋生,职能意识和忧患意识有弱化倾向,这与当前军事斗争准备是不相适应的。究其原因,一是认为战争一时还打不起来,没有树立“时刻准备打仗”的观念,当“和平兵”的思想比较普遍。二是认为不是一线作战部队,上不了前线。多数士官感到,所在单位不接近我国周边部分敏感地区,不直接保障一线作战,即使有战事也轮不上。三是对打赢未来战争信心不是很足。有一部分士官感到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比较低,普遍对当前部队的战斗力表示担忧。
二、构建士官基础教育新体系
针对当前士官队伍的现状,结合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必须进一步深化教改力度,坚持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一)构建士官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突出能力培养 培养目标自身是一个具有多维结构的系统,应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士官人才的培养要求,重在提高士官分析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将培养目标从顶层设计开始,逐层往下分解。具体而言,构建士官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要从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是依据士官岗位任职需求,构建各专业士官人才培养目标模型。针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需求,从各专业人才特点和岗位任职需求出发,建立各个专业的士官人才个性化培养目标模型,并依此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具体的内容要素,使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和个性化。
二是突出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确立士官岗位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主动地广泛征求部队用人单位意见,合理划分各专业、各类岗位士官任职培训班的课程模块,通过优化组合,使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更加适应各类士官培训对象的需求,提高士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大武器装备实际操作训练的比重,确立科学可行的培养目标。
三是注重整体性,系统筹划培养目标。士官教育任务类型和层次的增多,要求搞好各级各类培养目标的衔接。在逐级培训中,既要实现能力和素质的逐级提高,适应岗位任职和新装备操作的需求,又要避免简单重复,提高培训效益。
(二)优化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打造士官专业优势 一方面士官专业设置及建设必须贴近部队、贴近作战、贴近新装备,紧密结合士官岗位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专业口径,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一是适当超前,及时开设新专业。专业设置要体现教育适当超前的理念,根据对部队士官人才的需求和预侧,做到“部队需要我适应,装备发展我追踪”,重点开设部队建设发展迫切需求的专业。二是要突出重点,大力发展部队信息化作战和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专业。要按照“突出重点、满足急需、优化综合、注重特色”的建设思路,加大专业整合力度,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现代高等军事职业教育特色的新型士官专业体系。 另一方面要实现士官人才培养与装备建设的最佳结合,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动态更新。一是要不断优化士官课程体系。根据士官任职岗位和专业设置,及时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突出先进性、强调针对性、注重综合性”的原则,确立对士官职业基础起支撑作用的核心课程,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二是下大力抓好教材更新。要按照“形成体系、优化结构、内容精新、注重质量”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教材建设;要按照各岗位、各级士官技能等级的标准规范要求,分类分层编写士官任职教育系列教材,努力实现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要狠抓教材配套建设,突出抓好以网络课程为重点、与装备发展同步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三)坚持因材施教,改进士官教学组训方式
士官学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任职年限及技能水平差别较大。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一是进一步实施士官分层教学。根据士官学员文化及技能基础情况不同,可将学员分为“提高班”、“普通班”、“加强班”、“特别加强班”四个层次,对于不同教学班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应有不同的要求。二是要大力加强士官实践性教学。对于部分军事共同课程,要聘请基层干部授课,培养一定的基层工作和管理能力;部分专业课教学也要从部队聘请客座教授,建立部队实习基地,强化学员的综合技能训练。三是突出学员专业技能培养。依据部队训练大纲,修订完善各专业学员的技能目标分解方案,会同部队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联合考核;研究制定士官任职资格标准和考评机制,积极推广士官任职资格等级考核,切实提高学员专业动手能力。四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创新。首先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将“研究式”、“学导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其次突出学法引导。开展学法专题讲座和“会学”
经验交流,鼓励和指导士官学员积极参加大学英语和数学建模等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含量,努力培养士官学员的岗位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常梅. 课程建设新体系的思考[J].2018.
[2]王小凤 实战化训练的能力素质及其要求[J].2017. [3]刘晓雪. 军事专业学科建设应该把握的问题[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