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服装来自于中国制造。我国服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服装外贸出口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第一大出口行业。然而服装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仅仅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服装教育中陈旧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新型商业及产业运行机制。怎样构架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服装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本文以服装产业的变化为根据,以培养学历教育与职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研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架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服装设计;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一)发展历程
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纺织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染织行业发展,随着人才需求的激增,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极具盛名的老牌院校中央工艺美院率先成立了染织专业,1985年中央工艺美院第一个服装设计班开课。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仍然是工厂的技术科,但是,中国高校的服装人才培养就此开始。培养方式与课程设置模仿日本,学制通常为2--3年,以专科及中等职业教育、短期职工技能培训为主。这一时期的服装设计专业以染织及工艺为主导,真正的服装设计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还未完善。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服装设计专业形成与完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大力发展轻工业,轻工业部成立了属下的八所轻工业学院,都设置了服装设计专业,再加上老牌八大美术院校都开设了服装专业,服装专业教育开始踏上蓬勃发展之旅。虽然仍服装专业在艺术设计教育的框架下,但已逐步实现了专门化教育。该时期在服装设计专业发张过程中,由于人才的需求及行业的市场细化,又派发出两个新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表演(模特类),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到至今,随着服装产业的大力发展和国内服装品牌的国际化,中国正在从服装加工制造大国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的服装出现了一些国际知名大品牌,部分国际品牌在国内成立研发设计中心,对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大增,也促使服装专业教育迎合其发展。90年代末期,艺术类大肆扩招,一时形成艺术教育“白热化”,该时期除八大美院及轻工业部下属的几所轻工院校开设服装专业外,各种理工大学等综合类院校以及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高校、高职高专也都开设了服装专业,服装专业由原来的零星办学到遍地开花。服装专业教学体系也日趋完善。
(二)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整体情况
1、专业设置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近200所高校设立了服装设计本科专业。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设立了服装设计专业硕士点。服装设计本科专业大部分开设的学制为四年制。目前服装专业按照学科起源背景大致可以分为3个专业方向:一是服装艺术设计类,约占50%;二是服装设计与工程类,约占40%;三是服装设计与表演(服装模特)类,约占10%。
学科分类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一是长江三角洲流域,如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域;二是珠江三角洲流域,如广州、深圳等区域;三是东北部区域,如北京、山东、东三省等;四是中原地区,如西安、郑州、重庆等区域。
2、专业教育存在问题。就我国服装专业教育整体情况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需求相脱节,毕业生知识结构无论从专业基础的广度,还是从专门化部分的深度都与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服装专业学生有50%转行,而与此同时,服装企业却在呼吁人才严重匮乏。学生设计得不到发挥,作品难以转换为产品;企业抱怨大学生理论和市场脱节,双方把矛盾源头都指向学校,认为学校没有培养出它们所需要的人才;(2)教学手段单调、落后,对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考虑不足。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搞绘画艺术或染织工艺的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描绘技法,没有更多意识到服装设计所涵盖的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特别是对有变化的结构),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3)服装专业教育规划不合理。规划专业教育对形势变化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积极回应,尚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这使得教育不但不能超前,反而滞后于规划实践。服装设计师和版型设计师都是服装企业的支柱人才,直接影响到服装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4)办学特色不显著。服装设计专业院校由于受艺术设计传统教学的影响,各个院校的老师都是“同门师兄”,传授知识、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专业实习等模块都如出一辙,缺乏新意,导致院校间的特色尽失,另外就像服装的流行趋势一样,院校之间也存在相互模仿;(5)实践环节相对孤立,不成体系。实践环节是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国服装教育的实践环节无非是课内实践(制版、工艺)、集中实践(专业考察、民族服饰考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每一各环节的实习都是独立的,缺乏联系的。另外实践环节的延伸度也较短,不外乎实验室(工作室)、工厂企业等,很难突破这些固定模式;(6)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停留表面。目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一纸协议”的表面,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树立典型而强制性和企业“合作”,这种合作没有深度,缺乏可持续性。 人才。 3、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纵观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我国服装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将有下列发展趋向:(1)服装专业教育的基础:从总体上看,服装专业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服装设计除了仍以服装设计、服装打版、服装工艺、市场营销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服装设计中显示其作用;(2)服装专业教育的重点: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艺术三者并立;(3)服装专业教学的方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大赛参与教学特征日益明显;(4)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一致,与社会、产业、行业相一致,在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大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在设计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大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力度;(5)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服装设计是一门独立、综合性学科,其专业教育需要一个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和个性的独特教育,服装设计人才应是一专多能,具有专长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同时还应拥有一定的服装生产管理能力、服装营销能力。
二、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一)服装设计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1、需求现状。服装专业需求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
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
2、需求趋势。(1)热点专业供不应求。从招聘单位需求职位与求职人员择业需求专业比较来看,有4个专业需求吻合,即服装设计、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专业。这反映出这些专业在中国服装经济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些专业人才是中国服装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2)服装设计师、制版师、陈列师等岗位仍然供不应求。服装设计师、制版师、陈列师非常吃香。据中国服装人才网的招聘顾问说,虽然该网站服装人才简历遥居国内网站之首,但仍然有很多求职者一注册简历,特别是从事过服装业并且简历填写得很完善的,就马上有很多服装公司打电话邀请面试。
(二)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学科的服装设计专业,涉及工业技术、艺术、经济等多领域的学科,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工程技术等几个关键点上注重多学科相互交叉,其研究的范围涉及面广、应用性强,通过对产品包装装潢、广告、室内外环境、媒体等进行艺术设计与创新,改善外观质量,追求审美性和宜人性,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销售,增强企业竞争力,满足消费需求,以获得综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这一契机,立足国内、辐射全球,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掌握服装设计与表现、服装工艺基础、服装材料、服装立体裁剪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服装行业、设计及时尚领域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