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2014年8月15日 10:31 作者:林海 黑龙江东方学院林海 黑龙江东方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对人才要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同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以,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出现扩招高潮,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又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天本文就是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研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试析;高校;辅导员;教师;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前言
随着高校对生源扩招的深入,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管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之一。我们知道,在校大学生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但是还不够完善,往往在遇到学习、交友、恋爱、就业等问题时,处理的还不够得当,并会出现一些困惑、和烦恼,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综合能力的提高、就业能力的提高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优化和健全大学生人格、思想,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以后更好的回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下。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1.1 情绪情感不稳定,学习主动性不高
焦虑、压抑是个体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一般情况下,个体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时,会产生焦虑或压抑等情绪,这种情绪的发生通常并不构成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只有当这种情绪持续超过一定的时间范围时才会产生相反的作用,进而妨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校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莫名其妙的焦虑、抑郁、不安等情绪。他们对学习不满意,感到疲惫,经常有受挫感、无助感,而且缺乏安全感,等等。有些学生面对情感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产生心理压力;也有的学生因失恋而长期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轻生。这些学生面对心理压力不是积极地靠自己的努力去力图改变现状,而是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或是主动放弃原有的目标,变得意志消沉,不思进取,降低了自身对外界的积极反应能力,陷入万念俱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样很容易导致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
1.2 自我认知失调,存在人际关系障碍
自我认知失调主要表现在一些在中学时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在中学时期是学习尖子,让家长高兴、教师满意、同学羡慕,这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进入大学以后,周围高手如林,学习成绩难免不尽如人意,这种优越感受挫,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另外有一些学生,离开了熟悉的家长、教师和同学,面对新的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感到不适应。他们表现出各种适应困难的症状,如感到压抑、焦虑、惶惑,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而大学生活自主性强的特点,让一些性格上有缺陷、缺乏基本社交态度与技能的学生产生闭锁性。他们与教师和同学存在沟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的问题,甚至陷入人际冲突之中,并因此感到苦闷与忧郁。
2.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辅导员要积极开拓工作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只有把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为高校学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 保持良好交流,及时发现问题
九零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奋发成才,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不太愿意轻易敞开心扉,接纳别人。因此,辅导员老师要经常开展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积极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任辅导员,愿意与辅导员分享自己的心理世界。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烦恼与困惑,在此基础上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疏导不良情绪,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心理危机扼杀在萌芽的状态。
2.2 开拓工作思路,坚持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只有在愉快和谐的心灵气氛中、精神状态亢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做出具有创造性的业绩。辅导员在实践学生工作中要注重不断开拓新思路、新方法,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路径,实现与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融洽,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同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需求出发,坚持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家庭、教室、寝室及活动场所。不断激发学生的健康心理,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转化非正常心理和现象,用情感的力量鼓励他们从思想深处产生发奋学习的愿望。
2.3 关注个性发展,团结集体力量
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严重心理危机的现象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在工作中,一方面,辅导员要坚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主流因素,分对象、分主次地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坚持积极团结集体的力量、团结学生当中的先进积极分子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与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盈,张玲潇,巩学敏.“90 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创新,2013.03.
[2]吴悦.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3]曲建武,熊晓梅,张伯威.高校辅导员工作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12.
> 才智 /70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