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医药论文 ->医学论文
  • 运动康复治疗方案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2016年1月05日 16:50 作者:黄小林

    黄小林

    华蓥市广能集团总医院,四川广安638600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7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2.86%、54.28%、2.86%、97.14%,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8.57%、48.57%、22.86%、77.14%,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心脏各指标值改善情况相比,研究组心脏各指标值改善效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对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运动康复;治疗方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5)25-0120-01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心脏功能发生改变为主特征的临床病症,该病临床发病时病情症状不一,严重时不仅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还会危急其生命。因此,文章特以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7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运动康复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见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以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7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所选70例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随机分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21,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3.6±6.8)岁,病程3~6个月,平均病程(3.88±0.56)个月;研究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2.8±6.7)岁,病程3~7个月,平均病程(3.78±0.64)个月。两组慢性心力衰竭病患在基础资料对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扩血管、吸氧、利尿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并予以血压、血脂控制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运动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步骤为:(1)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危险分层标准筛选病例;(2)结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患的病情特点拟定针对性运动处方。患者病情平稳后的1~7d,由床上腿部运动开始,活动膝关节、胸与上肢;9~10d宜适当行医疗体操运动,活动双上肢与肩颈部,11~15d宜进行步行训练;后期治疗可增加耐力训练,如骑行、打球、慢跑等。患者最佳运动频率为3~4次/周;一般运动时间为15~30min,但在实际运动时可按照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调整。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按照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1)显效,病患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积分减少超70%;(2)有效,病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70%>30%;(3)无效,病患经治疗后积分减少低于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运动康疗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27/35),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组别

    n

    治疗显效

    治疗有效

    治疗无效

    治疗总有效

    对照组

    35

    10(28.57)

    17(48.57)

    8(22.86)

    27(77.14)

    研究组

    35

    15(42.86)

    19(54.28)

    1(2.86)

    97.14%

    2.2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研究组心脏各指标变化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心脏各指标值,两组患者在心脏各指标变化值方面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症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为主,具体表现为平卧困难、胸闷气短、厌食、疲乏等,并伴随运动功能减退等症状[3]。在本研究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治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研研究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2.86%、54.28%、2.86%、97.14%,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8.57%、48.57%、22.86%、77.14%;研究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等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指标值。这表明,适当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血流动力极为有效,同时,合理确定运动项目类型,制定运动处方,控制运动时间,对缓解患者病情,加快心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地促进疗效[4]。

    参考文献

    [1]马伟利.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干预对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4:10-11.

    [2]陈莹,杨海燕.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01:25-27.

    [3]王吉佳.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