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2013年9月27日 17:13 作者:徐岩涛徐岩涛
(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200)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高级阶段,不能再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上,而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自有其独特的思维特点,而掌握语文思维的特点对于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发展综合语文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但限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重视。本文就此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语文思维训练的特点
(一)内容的广泛性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古今中外,社会、家庭、学校、政治、经济、美学、法律、理想、道德、情操、伦理等。由于内容的广泛性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注意整个思维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要不断研究新旧教材,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但要研究本学期训练内容,而且结合上学期和下学期的思维训练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坚持从这两点出发,找到思维训练的最佳内容和最佳途径,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思维的交流性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会促使使思维意识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这样还会为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和深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思维的交流会让师生大脑内部的信息得到交换,促进思维的更新调整,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趋于系统化、具体化,促使学生的思维系统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鉴别、思考、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内容、范围和进度,进而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变通和创新,从而迈入到更高更深的认识阶段。例如在《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的授课中,可以让同学畅所欲言说几个中国文化符号和西方文化符号,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旨在让学生能辨别中国和西方文化,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形式的渗透性
语文思维训练不是逻辑推理,其形式的渗透性是语文思维的重要表现。渗透性指的是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渗透到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以达到思维训练的实效。语文教材内容,从语言、结构、形象、意境方面来说都非常美,非常适合教师融入真挚的情感,以此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比较时,语文思维的形式就逐渐渗透进了学生的思维中。如在讲授《祖国山川颂》中,可以借住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应的音乐、文字、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加之文章诗意优美的描述,配合老师动情的讲授,必然会全方位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语文思维训练的方法
(一)充分调动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
老师具有较好的发散思维,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新问题能灵活迅速的应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授课方式。认识到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得到鼓励与赞许,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例如:《我的四季》一课,通过分析题目,提出质疑:为什么说人生也有四季呢的呢?人生的四季是怎样的呢?通过从不同的侧面对课题进行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知识,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高中语文的教学不再仅仅是语言和句式上的教育和引导,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能动性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指的教学中语文思维的扩展和延伸。通过观察发现,语文教材的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实践,而当代的学生正是缺乏实践的群体。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利用多种种途径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积累丰富的知识是真正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文章的重点和情感,学生并且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分析,自我探究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师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比如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条件,韩愈流传至今的著名作品,后人及文献对韩愈的研究评价等。教师还要提供给学生自由寻找答案的开放的途径,比如互联网、图书馆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深入剖析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适时地提出疑问,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养成他们善于对整篇文章中或者文章部分段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认知,从中提炼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深层用意。比如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题外知识,如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提问学生这首词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这首词的创作灵感的来源,作者借词要表达的思想,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信息融人到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能帮助同学真正的掌握诗词歌赋的产生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感。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寻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培养积极的思维对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非常重要,只有掌握新的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地避免机械的教育,把消极的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学习和语文思维方式的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好的语文思维,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增强学生的内在求知动力,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养成热情、开朗、自信、独立、乐观、勇于探索等良好的创造个性。老师要通过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敏捷能力加以培养,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2]杨青山.谈语文思维训练[J].河南教育,2005,(05).
[3]卫灿金.积极进行语文思维培育的教改实验[J].语文教学通讯,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