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分析引言:
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工科专业,如化工、环境、医学、药学、材料等专业本科生进入大学后所学习的第一门基础性实验课。大学化学实验和理论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学化学实验课不仅面临着与大学化学实验课程衔接的任务,还为后续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1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阶段化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是普遍现象,教师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注重技巧的记忆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虽然安排了实验课,但实验并不是高考的考查内容,因此有些学校对于学生实验重视度不高,严重违背了教育部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的初衷。
1.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大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形状各异的实验仪器,各种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时,忽视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只是让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实验,并未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导致学生化学实验水平未增长,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 从教导模式转变为自学模式
通过实际调查,可将学生按照基础、专长、爱好等分为不同的小组,采用最多8 人、最少2 人的分组方式,教师作为引领者,在课前设置问题,疏导学生先进行自主预习,学生通过查询互联网等方式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预习。鼓励学生对实验细节提出质疑,可通过小组研究及教师协助,进行实验细节的优化,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通过预习更加全面地明确操作细节,并加深对实验目的的理解。通过设置不同的小组,可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增强他们的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营造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时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进行角色倒置,学生可自行选择实验题目,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不同特点,明确实验责任,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 实验内容
从实验课内容上看,基础实验偏多,基本上为验证课本上的定理或单纯学习一种仪器的操作,缺乏创新性。例如学习使用折光仪,即单纯的做折光仪实验,仅熟悉了仪器操作,对于它在科研中的角色并未深入了解;缺少与现代科学前沿的衔接,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没有显现出来。实验课缺乏与前沿科学连接的弊端在我校的突出表现为,该课程不能获得学生认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高等理工学院学生在大一一年的学习后将选择专业,学习了大学化学实验课后,仅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化学专业,说明该课程缺少创新性,使化学研究的奥妙被掩盖。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实验内容的现状,建议精简基础实验,加入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整合化学知识体系,还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实验教师应在课上安排一些与科学前沿紧密联系的内容,可尝试将自己科研团队的研究课题渗透到实验课教学当中,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科研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科研中,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化学实验课往往显得无足轻重,无法与自己的专业产生联系,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对待,往往草草做完实验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敷衍了事。因此,对于非化学专业,在实验内容上应尽量与该学科产生联系,例如对于材料工程及生物工程方向,化学实验课上应该含有经典化学实验内容和先进材料或生命科学相关的内容。
学生在实验时通过联想自己的专业,将化学实验课上所学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学科当中,如先进仪器的使用、实验研究的思路,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3 实验操作规范评价
大学化学实验按照实验内容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性质验证、无机化合物合成、化学分析以及综合实验。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拟定相应的实验操作规范评分标准。比如,无机化合物性 质验证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因此考核侧重于检查实验结果;无机化合物合成实验则侧重于操作过程,涉及溶解、蒸发、结晶和过滤等操作,每个操作步骤都需要教师仔细评判,并及时纠正操作有误的地方;化学分析即滴定实验,侧重的是各仪器的规范使用、滴定终点的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录,这些都需要教师全程跟踪,及时纠错,实时评价。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在学生实验前,为学生重点讲述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同时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老师给出科学的评价,该部分成绩占据平时成绩的40%。
2.4 实验课程引入现代化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学习工具也从传统走向了智能。为了打破师生间的沟通障碍、拓展沟通空间,就要引入现代化技术,构建立体化交流平台。微信、微博等是主要联系方式,能够实现无限制的沟通学习。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现代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实验难点的理解,进而提升教师教学成效。
2.5 实验报告
对实验报告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1)实验报告格式是否规范;(2)实验原理是否清晰;(3)实验内容记录是否完整,数据是否可靠;(4)是否完成了课后思考题。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们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为将来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报告批改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实验结果记录在册,然后给出相应的成绩。该部分成绩占据平时成绩的40%。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创新型实验人才,因此,构建多元化的创新教学体系,是完成此项工作的最佳途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成绩评价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振江,刘朋军,李华明,等. 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2):
166-169.
[2]曹庆林,杨善中,王华林,等.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23(4):7-9.
[3]吴莉莉,周小菊,张嫦,等.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9(5):
649-651.
(作者单位:云南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