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景观规划思考

    2019年1月15日 14:34 作者:曹 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景观规划思考【摘要】以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进程的分析研究,讨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现阶段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研究重点和设计内容,希望对政策制定和具体项目建设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景观;规划;思考0 前言
    基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战略”指明: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按照“产兴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促进城市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现阶段乡村景观规划应坚持“以民为本”,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涵养乡村特色文化”为目标,进一步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1 乡村景观的概念
    学界普遍定义的乡村景观是以人工或自然景观为基础,以民俗文化为特征的休闲式田园景观。他植根于“乡村”,表现为“景观”,具有清晰的地域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2 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2.1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是一个变化演进的过程,这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密不可分。早期,乡村的整体建设水平和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保障村民生活质量和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乡村景观并不为人重视。随着社会发展,自然村落的拆并整合造成了乡村原真性景观的逐渐丧失,表现为“千村一面”;同时,粗放的乡镇集体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将环境污染带入乡村。因此,这个阶段乡村景观聚焦在建筑风貌、景观环境、空间肌理等方面,规划设计更重视具有文化根气的特色村落,重点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特色文化的彰显。近年来,乡村景观设计不仅仅关注生态环境和建筑群落,更关注于村落内生产、生活的原住民,将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景观设计紧密结合,通过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大量新农村建设实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引入乡村,对乡村景观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2.2 国外研究进展
    相比于国内的乡村景观研究,国外起步更早,研究内容更广泛,技术手段也更加成熟。他们以“人及其居住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融入人文思想和自然风光,强调景观设计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如:法国通过“领土整治”推动乡村发展,立足于土地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强调农村建设的集中化、专业化和大型化;德国通过“村庄更新”强调村庄治理,重视内向式的发展模式,不依赖盲目扩张,重视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维护传统的历史风貌和生活方式;荷兰通过“农地整理”重塑乡村景观,通过对乡村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将娱乐、自然和历史景观保护置于农业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
    3 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3.1 城乡融合
    乡村景观规划需综合分析乡村生产、生活的本底需求,将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资源共享、地域文化塑造融合考量,实现乡村景观的城乡融合。同时,规划设计内容具有前瞻性,推动村落产业振兴,实现生态、景观、经济的综合效益。
    3.2 一村一品
    乡村景观设计不应脱离群众,要具体村庄具体对待,依据村庄的生态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特点综合考量。规划强调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建筑形式、景观风貌、植物材料的选择凸显适地性,力求一村一品。
    3.3 节地节材
    乡村景观设计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严守耕地保护的红线,节约水资源,提倡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地区设施互联互通。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