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016年8月03日 16:13 作者:许素华许素华
【摘 要】游戏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 而体育游戏由于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及竞争性的特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策略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游戏 作用 应用策略
体育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而且能够促进体育基本技术动作的发展, 还可提高小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练习兴趣。同时通过游戏, 可以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民族传统的教育, 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 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所以,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一) 学校中的体育游戏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学校的体育游戏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游戏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 需要在规则规定的条件下完成, 它不仅能让学生兴致高昂的上好体育课, 又能学好知识提高技能, 还能提高集体精神, 同时也能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 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德育教育。
( 二) 体育游戏可以启发小学生的思维, 促进智力发展。体育课之所以要加入体育游戏的内容,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 边动脑, 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 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提出疑问, 让他们去思考与创造, 以促进学生的智力, 如在游戏“猜拳跨步”“跑步画像”“抛球入活动篮”中, 学生通过思考、创新、运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 三) 体育游戏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 一些体育技能会因其特殊性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 使得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 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 导致心理失衡, 或怨天尤人, 或自抱自弃, 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 可以很好地起到促进作用。因为体育游戏具有均衡性和易行性, 可以减少学生对运动的恐惧感,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 由于体育游戏有很强的娱乐性, 可以让学生在很放松的心态下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他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 四) 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无论什么游戏. 都必须具备参与者、场地、器材和规则等因素, 其规则可由教师规定, 学生执行, 或学生自行商定。无论哪种方式. 都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牛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因为在整个过程中, 一队中任何一员既不愿自己的行为失误或缓慢, 而破坏全队的成绩和名次, 又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使全队的受处罚或取消资格。在体育教学巾。运用集体性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行为. 使平时纪律较差的学生能够养成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策略分析
( 一)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是集中精力解决难点。所谓教材难点。第一指带有普遍性的难以掌握的环节, 如跳远中步点不准、缺乏节奏等; 第二由于个人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的差异, 所表现出来的各有不同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学生下肢力量差, 踏跳无力; 有的心理紧张, 步伐混乱等。针对上述问题, 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掌握, 其余的启发学生自学、自练、逐步掌握。二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的任务. 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 还要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锻炼身体. 学会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手段与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详尽地安排和设计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操作性强的系统性方案。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十分有益。
( 二) 充分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述
含蓄方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起始阶段,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原理, 含蓄地提出问题, 促进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课堂结束阶段含蓄地进行小结, 留有余地, 促进学生对已有体育知识、技能作延伸性的思考、探究; 三是在学习的中心阶段。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故意不把谜底揭破, 而是让学生分析、思考、判断、推理, 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 四是注意对课堂中有损总体目标实现的消极、逆反行为进行科学、含蓄的诱导。运用含蓄的方式, 可让学生精神上得到愉悦, 知识、技能上得到点拨, 思想品德方面得到诱导,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 体育课中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师须根据教材性质、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相适应的教学节奏, 根据教学时间进展确定教学节奏: 运用教学语言调整教学节奏, 根据学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控制教学节奏。唯有如此, 才能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进而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主编. 学校体育学[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飞宇. 体育教学的教学节奏[ J]. 通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2).
[3]陈建才. 浅谈体育课教学节奏[ J].2006,(2).
[4] 孟刚. 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5).
[5]吴忠海. 我国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思考[ J]. 体育教育研究,2007,(1).
(作者单位:河北省围场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