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使小学生学好语文
2016年7月04日 17:12 作者:申永志申永志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文学好了,同时也为学习其它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学好语文就显得格外重要。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学好语文呢?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感受。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改革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作为一位乡村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对一切的新鲜事物都愿意去探个究竟。 有很多教育学者倡导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小学生学好语文,一定先要小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使小学生从内心深处下决心一定要把语文学好。教学中如果老师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识字大王、成语接龙、小书法家、古诗背诵、写读后感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老师抓住机会加以鼓励,通过动机迁移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我教过一个学习、品质都不好的小女孩,经常拿取同学的钱物。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小女孩模仿我的板书。我借机讲述了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经常请她到黑板上板演。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学生汉字书写相当规范,领导晨检时都会大加赞赏。每每这时那个小女孩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语文成绩一年后近似于满点了,不良行为也随之不见了。
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能力强,形象思维占主导。教一年级汉语拼音n、m、l 时说顺口溜:“一个门洞nnn, 两个门洞mmm 小棍赶猪lll。形象生动的语句,便于学生记忆。在教学“秋天到”时,孩子对课文内容的描述都很熟悉,我适时引导学生续写“秋天到”。通过引导分析课文语句的形式,观察秋天山上的树木,水中的鱼虾,归纳续写出了:秋天到,秋天到,山上树木长得好。枫叶片片红似火,柞树披上黄锦袍。杨柳霜叶天天落,松柏身穿绿棉袄。秋天到,秋天到,水里鱼虾长得好。龙虾须子粗又长,河蟹岸边满地跑。蛤蟆雨天奔池塘,鱼儿龙门跳得高。通过成功的续写。小学生对诗歌有了粗浅的尝试。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悄无声息中慢慢培养起来。
二、适时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在模仿中创作
当对小学生教学古诗时,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整体美、韵律美、意境美。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 学生借助学习资料,网络信息,切实感受到了汪伦盛情款待李白的热情场面,以及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通过进一步的讲解诗句的特点,韵律方式,表达的情感,以及古诗中的名句是怎样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小学生对提炼词句产生了极大的倾向。我让学生周六起早到大集上观察商贩们忙碌叫卖的热闹景象。返校后我切实引导归纳总结一首《行商》三更起早五更忙,一年四季车为房,笑脸相迎八方客,童叟无欺美名扬。小商贩们备货、摆货, 常年奔走他乡,热情招揽生意,高尚的道德情操跃然纸上。使小学生体会到了从商者的艰辛。同时引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将要传承发扬。
(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揣摩,尝试着去写,就会把美好的事物广为传播。诸城这座美丽的城市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当我向学生展示在诸城的拍照时,情不自禁地梳理出来诸城感闻。(1)、齐鲁诸城来游园,潍河美景映眼帘,徒步欣赏名人馆,登罢超然逛沧湾。(2)、登上古迹超然台,东坡留诗赛李白,立体三维狩猎场,密州春酒迎宾来。学生听后对诸城的历史古迹景点名人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在其它学科中突显语文的重要
在应用题教学时,如(1)、甲乙二人从相距2000 米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40 米,乙每分钟走60 米,10 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2)、甲乙二人从相距2000 米两地同时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 米,乙每分钟走60 米,10 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两题仅是一字之差,得到的答案完全不同。如果学生对“相对”“相背”的意义理解透了,就能轻松做出正确的选择,反之就会得到错误的答案。语文知识掌握不好,学生的逻辑思维就得不到较好地发展。语文不光对数学解题很关键,在法律运用上意义更大,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可以判定嫌疑人是否有罪。
三、识字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识字量,那学生们的阅读、写作都会大打折扣的。学生不仅要在课本上进行识字,还要在以下几方面辅助识字。
1、观察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招牌、广告、报纸、杂志、小说等都会有一些课本上不常见的字,学生也要在看到后及时消化理解加以掌握。
2、寓教于乐;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学“胖”、“朋”、“告”等等,都可以用谜语形式:半个月、整整60 天、一口咬掉牛尾巴来猜字帮助学生记忆。
3、学以致用;学生识字不能单纯地以识字为目的, 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要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写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加以灵活运用,真正做到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验,学生们高度重视了语文这门基础工具学科,最终实现了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抚民镇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研究
2015 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