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大学生不仅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引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本文对大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道路上遇到的机遇和困难给予分析和合理的对策建议,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对策
1、提高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
(1)提高大学生应对风险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来面对未知的挑战,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把被动变主动,对于遇到的困难能理性的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把挫折当成未来成功之路的基石,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奋斗。[6]
(2)增强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技能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命运。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创新创业不是碰运气,在面对专业的技术问题或者经营管理出现困境时创新创业者自身的实力和素质会显得尤为重要。
(3)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对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我们要勇于参加,不断地磨练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自主意识,紧紧抓住“互联网+”这个千载难逢的时代发展机遇。
(4)注重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创新创业团队的培养。一个成熟的创新创业团队,可以有效弥补个人创新创业经验不足,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分工合作、专业互补、群策群力,不仅可以提高创新创业工作效率,还可以加快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实现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成功。
(5)加强对政策的把握和解读
大学生应该要多于社会接触,发展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对于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要认真解读和分析,利用好这些优惠条件,可以更好的推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事业的顺利开展。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个人的失误或误解而错失事业发展的有利机会,影响“互联网+”创新创业事业的成功。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互联网基础支撑。信息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发展的必要的基础条件之一。
(2)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扫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道路上的障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简政放权,优化市场环境
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要按照“放宽准入、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的思路,[7]制定出台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4)拓展创业空间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重发挥“三区联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优势,[8]狠抓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3、增加资金支持
(1)完善金融政策
政府应进一步增强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意的意识: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资金投放。政府还应鼓励银行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为“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2)拓宽融资渠道
大学生应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吸引风险投资支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体现“天使基金”对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助推性作用。
4、优化社会环境
(1)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学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起步比较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9]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和水平,从存量中挖潜力,将更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更实用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 (2)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校友是高校独有的稀有资源,在整个创新创业过程中都可以发挥着重要得化学催化作用。大学毕业以后,较早获得成功的校友或其企业可以与有着优秀创业意向的创新创业者们签订培养协议,这样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可以直接与企业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3)发挥企业培养基地作用
企业被认为是除高校以外培养“互联网+”创业创新人才的第二个重要基地。企业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的平台,也是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基地。
(4)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
“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我们日常社会的基础设施,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催生出许多互联网企业,更是衍生出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服务。[10]因此,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各种有效资源,大力推动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5、结语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依托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大学生在实现创新创业成功之路上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各地政府以及高校、社会企业也必须大力合作,让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这一经济发展方针深入人心,进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春玲.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
辽宁:渤海大学,2016:28-31.
[2]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12:39-45.
[3]辜胜阻.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的特点与趋势[J].新重庆,2017(1):46-52
[4]徐争.“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
互联网天地,2015(5):75-81.
作者简介:
王云(1982—),女,安徽六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汤波(1980—),男,安徽六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 2018 年度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AGZ18081)。
2017 年 度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质量工程”项目(GF2017JPKC09)。
2017 年 度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质量工程”项目(GF2017JPKC10)。
2018 年 度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GFSK2018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