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085项目”框架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
2016年1月28日 16:49 作者:张国荣张国荣[1]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上海 201306)
【摘要】鉴于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海事院校对航海历史文化教育的认知及重视程度不足,忽略了航海历史文化教育所散发出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对主干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且浪费了资和条件优势,我们旨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查找、分析航海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全面建成高水平的海事院校提供文化支撑。
【关键词】085工程 校园文化 航海
2011年初,根据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及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体改办〔2011〕1号)精神,按照“085工程”提出的“扶需、扶特、扶强”原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航运人才和科技的迫切需求,上海海事大学申报“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航运技术与管理学科专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085项目”),7月上海市批准立项,建设周期为5年。校园文化建设作为“085项目”的一部分受到普遍重视。
一、校园文化 内涵与功能
(一)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师生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群体心态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它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媒体文化等方面。它包括师生的价值观、精神境界和精神风貌、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教风与学风、学校的传统与习惯、学生社团、各种文化设施及文化活动、学校的网络、广播、报刊以及学校的环境布局、绿化美化等诸多方面。
校园文化包含: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课程文化、校园媒介文化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整个体系。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课程文化是支柱、媒介文化是载体,它们形成了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每一部分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包括了一所学校各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就其功能而言,校园文化熏陶和教化了大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深层次的素养,塑造了完美的人格,它与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凝聚、导向、激励与规范、辐射、创新等多项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它使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容易亲近,相互理解,并且进而产生相同或相近的思维和行为;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它是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实现其奋斗目标的灯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创新功能,校园文化生活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充满了创造活力,激发了生活于其中的学生的创造灵感;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在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的培养中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功能。
二、上海海事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新校区校园文化调查
(1)新校区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缺乏文化氛围
新校硬件条件相对优越和完善,但自2008年落成至今也不过四年,同时新校区建设也处于一种“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状态,因此无法在新校区捕捉到具有老校区历史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仍然缺少具有深厚积淀的历史性建筑、标志性雕塑、道路缺乏富含学校特色的名称、缺少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树木等,因而需要不断充实代表学校精神的物质载体,不断增强新校区景物的历史厚重感。由于新校区地处偏远的市郊,校区周边文化娱乐设施也相对缺乏,地缘文化氛围也比较淡漠,造成新校区建成初期和一段时间内校园文化氛围的匮乏,使新校区师生普遍感到缺少人文环境的熏陶,缺乏文化归属感。
(2)新校区文化特色不明显,个性不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相对于成熟的老校区,新校区由于建成时间短、距市中心远等各种原因,学生的休闲文化比较单调、业余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我们的调查显示,新校区内学生打发休闲时间的主要方式是玩电脑、自习和体育锻炼等。
(二)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的新校区校园航海文化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缺少中长期的规划,也没有系统明确的制度规范,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散兵游勇的混乱状态。
大学毕竟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有学者形容其为时间的函数,时间越长,特色更加明显,硬件建设固然重要,大但如没有文化建设做支撑的话,仅仅有一个偌大的校园和现代化的建筑不可能给予学生应有的感召力,没有文化的滋润和呵护,大学的品位和质量就难以显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考虑、长远的规划,一旦确定,需要坚持不懈的持续下去,经过时间的锤炼,不断完善,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巩固下来,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激励着学校组织及成员共同朝一个目标努力
2、资金不足制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目前,学校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的投资体制和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虽然085工程增加了对学科建设的投入,但大部分都是专款专用,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较少。在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校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致使资金紧张, 缺少专项的校园文化基建投资,投资后劲不足, 影响了新校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由于资金不足,提升新校区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无法建设,很多校园活动无法开展。
三、上海海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性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办好一所大学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作用,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就要全盘考虑、注意细节,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 设计有效的路径和适合的策略。
(一)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新校区的校园文化进行规划,就是要求学校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之与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新校区校园建设规划、新校区师资建设规划一并考虑、整体推进,实现新校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重在规划。一所大学要建设好自己的校园文化,就要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科学、整体、系统的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规划建筑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深入考虑,做好规划。作者认为,校园文化的规划应从调查分析、规划调试两个方面着手。
(二) 加强准军事化管理中的航海文化凝练
准军事化管理作为航海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载体,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深受企业欢迎的航运合格人才。准军事化管理已经成为上海海事大学的培养特色之一,准军事化管理的各项制度,既严格细致又周而复始。学生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自然到自然,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逐步养成一种生活有序、举止有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管理角度看,制度与文化反映的是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模式或特征。制度管理是基础,文化管理是目标和方向。强调准军事化管理的文化管理,并不等于弱化制度,但制度和文化从来就是并存的,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在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制度的同时更好地进行航海文化的凝练。
(三) 开设涉海类通识课程
上海海事大学“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强化培养航海类学生“两种精神”(爱国主义与敬业精神),“六个意识”(海洋意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服从意识),“四项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和理学等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凸显航运科技、航运管理、航运法律、航运经济和金融特色”。并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大力推进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随着经营观念、技术装备、管理方式的日趋现代化,传统航运业向现代航运业转化,传统型航运人才必须调整知识结构、更新观念,以适应航运现代化的要求。通过涉海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应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明确、牢固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具备与之相关领域的、基本的海洋综合知识,提高思想素质.
(四)重视海洋与航海精神塑造,建设蓝色大学
“蓝色大学”概念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从环境角度讲,它是一种背景、一种氛围;从历史角度讲,它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从社会角度讲,它是一种状态、一种势力;从管理角度讲,它又是方法和手段。
“蓝色大学”理念,应贯穿于学校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不断采取多种形式,营造“蓝色文化”氛围,向学生宣传海洋科普知识,展示海洋科技成果,对学生进行航运发展、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和熏陶,使他们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人才需求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参与到“蓝色大学”建设中来。组织开展航运文化节,组织开展“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不断固化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学生的“蓝色文化”素养,在意识上内化为他们的基本素质,成为我国实施航运发展战略的高素质人才。
“蓝色大学”的理念,还代表了开放和交流,涓涓细流,终汇大海。通过交流,可以不断地有选择地吸收其他院校、社会文化的精华,以保持本校校园文化的内部活力,促进本校校园文化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在形式上不断丰富,在教育功能上不断优化,为学校创建世界高水平一流海事大学,在文化上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学前:《刍议航海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及其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 》2002年第2期
2、孙福胜:《航海文化建设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28期
3、潘仁善:《航海文化教育在航运人才培养中的地位》,[J],《中国水运》,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