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记录 不明确。所以同期声内容要尽量围绕画面的主题,要 在拍摄中的真实事件,画面中的原始面貌都必须是真 有结合面面的内容。声音要突出重点,要利于表现主 实发生的。而同期声间接强化了记录片的画面内容, 题,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同期声的作用。
可以渲染画面的表现效果,所以需要研究同期声的运 同时一定要注意同期声的长度,结合纪录片的内
用方式,以利于提升记录片的艺术感染力。 容需要对同期声的种类进行不断变化,同时还可以插
一、同期声具有的艺术魅力 播其他的音响成分,找到适合的画外音,使同期声的
1.同期声可以再现时空的真实感 叙述形式更具层次感,和全篇节奏相对应,这样才能 纪录片借助同期声可以增强画面的客观性,提升 达到更好的效果。
事件的可信度。画面人物如果不说话,仅靠配音员讲 2.注重同期音响的作用
述事件,这种“哑片”式的表现形式难以带给观众真 音响是用来实现“效果”的,其具有的叙事作用 实感。采用同期声可以增加记录片的纪实性,让纪录 通常会被淡化。将电视和音响相互融合,可以为画面 片中的人物谈亲历,谈感受,记录片的内容更有说服 提供附加的信息,可以渲染气氛,可以展示出画面的 力,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央视的名牌栏目《焦 结构。所以在纪录片的同期声音中,要注重音响的应 点访谈》虽然开播多年,但是依然长盛不衰,就是因 用。比如要灵活处理对白,并且要注重口头语言的应 为《焦点访谈》的制作宗旨坚持“用事实说话”,节 用形式。同期音响的应用借助口头语言可以提升真实 目内容多是记者亲临事发现场,配合事件的发展,让 感。另外,还可以借助同期音乐实现叙事的过渡。所 当事人说话,观众能听到同期声,增强了说服力,感 以要注意发挥同期音响的使用方式,提升纪录片的艺
到特别真实。 术效果。
2.同期声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3.注重同期声的后期制作
许多记录片在拍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同期声的后期制作要力求层次清晰,要注重结构 响,在画面难以完全表现的时候,运用同期声可以弥补 严谨。电视纪录片要同时达到视觉和听觉的效果才能 画面存在的缺陷。此外,同期声的运用可以解决画面难 感染观众,所呈现的内容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 以表现过去,无法展示人物心理变化的局限性。比如纪 象,并使观众深入理解片中内容。另外,还要注意紧 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五味的调和》,主人公老李独 扣主题,要去除和主题不相关的内容。同期声要主题 自一人在海浪拍打的环境中辛苦地采摘紫菜,这时的同 明确、语言凝练、自然流畅、合情合理,要保持画面 期声采用了汹涌急促的海浪声,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的 和声音的融合,还要结合观众理解事件的习惯,易于 双重刺激,观众更容易感受到海边采摘的危险性。而在 被观众所接受。同期声要注意音效的连续性,插入画 后续老李喝茶的画面中,同期声运用了特别平缓的海浪 面要合理,既要实现现场音效的连贯性,又要注意不 声,使观众可以感受到海边生活的悠闲。因此,运用同 同画面衔接的流畅性。
期声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4.不能盲目使用同期声
3.同期声可以提升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 同期声要注重合理运用,要结合画面的主题,不 配合现场的画面,采用不同节奏的同期声,可以 能盲目使用。比如对于动态性的人物专访,同期声的 使纪录片整体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纪录片《我在故宫 应用可以使事件内容更加翔实,人物可以加工生动。 修文物》在开始的画面中,观众首先看到的不是故宫 同期声要力求简单扼要。要结合主题内容合理取舍, 的画面,而是听到机器工作的声音。通常情况下,为 用可以信服、具有感染力和引导功能的同期声去增加 了提升电视的音频效果,会进行减噪处理,但是在 画面的表现力。还要避免过分注重同期声的辅助作 《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片中许多场景保留了修复过 用。同期声只有和画面相互融入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事 程中的声音,比如修钟表的声音,修复字画喷水的声 件内容,从而可以更好地反映纪录片的主题思想。
音。这些同期声的运用真实再现了故宫修文物的工作 三、结论
环境,还原了现场的气氛,提升了纪录片的感染力。 电视记录片的特殊性体现在真实记录了事件,而
二、如何借助同期声提升纪录片的艺术效果 同期声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记录片的艺术感染力。在电视
1.科学运用同期声 记录片制作中,要注重结合实际发挥同期声的作用,科 在录制同期声时,要结合拍摄的画面,对同期声 学合理地加以应用,以提升记录片的整体效果。 的运用方式进行科学地规划。一些受访者容易受环 境,心理,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说话时 参考文献:
没有理解记者的意图,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导演有关。 [1] 李宏生.实现纪录片创作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度中国 在录制画面的同期时,没有结合作品内容仔细设计采 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长纪录片评奖综述及思考.电视研究,2015(11).
[2] 郭英华.最大限度发挥同期声作用.记者摇篮,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