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方法
2017年7月18日 09:22 作者:lunwwcom【摘要】钻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适应性强,应用广泛,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由于桩基工程的隐蔽性,给质量监控带来一定的难度。分析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必要且有针对性的防范,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确保建筑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文章重点就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方法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促进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方法
1 工程概况
A 铁路工程Ⅰ标右线 SJ 河 4 号特大桥位于 SX 省 BS 县 BY 乡,桥址所处地区为黄土高原沟壑地貌,为跨越 SJ 河而设。由于靠近河道,地下水位较高,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主要包括钻机定位、钻孔、清孔、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工序。由于黄土地区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施工工序较多,施工条件较差,所以施工中常会产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主要包括钻孔坍孔、漏浆、导管进水、钢筋笼上浮、断桩等问题,先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措施
2.1 坍孔
坍孔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比较容易出现,其特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出现大量水泡,出渣量明显增加,钻孔的负荷明显增大,进尺困难或不进尺,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坍孔的原因分析如下:在地质不太好的情况下钻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不足,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规范要求,钻进速度过快。钻机支立位置不正确,距离孔口太近或钻机直接接触于护筒上,由于在钻进过程中钻机的振动导致孔口坍塌。在河道中或是水位过高的地域钻孔时,护筒埋置深度不足,下端孔口出现漏水现象。选择成孔的机具不当,不能够产生很好的护壁出现坍孔。冲抓锥或掏渣筒倾斜,撞击孔壁或爆破处理孔内孤石,炸药用量过大,破坏孔壁而出现坍孔。清孔时操作不当,供水管口直接冲刷孔壁,清孔时间过长。清孔时放置时间过长或孔内水位下降未采取及时的补水措施。吊入钢筋骨架时,吊车不能垂直下放出现碰撞孔壁现象,坍孔事故关键是预防为主,钻孔前认真阅读地质分析资料,选择适宜的成孔机具和成孔方法,合理安排成孔顺序填筑合理高度的工作平台,选择足够强度和尺寸的护筒。
2.2 漏浆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浆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漏浆情况比较轻微的现象,一般可以采取加入一些水泥等进行处理,通过改良液浆的质量。但是,对于漏浆现象比较严重的现象,一般采用回填粘土静置法进行处理。有时,护筒内冒浆过程中出现了气泡,这时孔内的泥浆开始出现下滑现象,这种现象也说明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出现了轻微的漏浆事故。在处理漏浆质量事故时,一般都会加入适量的粘土,通过提高泥浆的浓度来防止钻孔灌注桩施工出现漏浆事故。与此同时,在钻进成孔的过程中,先要往孔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进行钻孔工序,只有当孔的情况基本稳定后,才能继续进行钻孔处理。很明显,钻孔灌注桩施工
会对孔造成很大的冲击,反复的冲击最终就会导致孔内出现漏浆事故,针对这种漏浆现象,施工单位需要将粘土和石块等材料填入到孔内,进而提高孔密实性。
2.3 导管进水
(1)进水原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住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导管接头处密封不严,密封橡皮垫变形或磨损未及时更换,接头处黄油涂抹不均匀,落下导管以及在灌注混凝土提升导管时用力过猛或来回摆动造成接头进水,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内高压气体挤开,焊缝破裂使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或因导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接头处变形或磨损未及时更换;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已灌注的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浆。
(2)预防和处理:由第一种原因引起的进水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情况严重时需要将钢筋骨架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骨架、导管,增大首批混凝土储量重新灌注;由于导管接头不严,出现少量漏水,可判断其具体位置,使漏水处尽可能让混凝土埋住,除此之外,还要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同时适当增加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若漏水较为严重则应拔换原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管,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附和抽水方法吸出,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大于 200cm。
2.4 钢筋笼上浮
由于导管提升时挂钩挂住钢筋楼或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楼底时,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的反冲力大于钢筋笼在孔中的自重力所致。克服钢筋笼上浮,除了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能、初凝时间等方面着手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虑,具体措施为: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防止其上升;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 1-2 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
2.5 断桩
泥浆或泥浆与水泥砂浆的混合物将灌注的上下两段混凝土隔开,使混凝土变质或截面积受损,形成断桩。发生原因:灌注时间过长,表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继续灌注的混凝土顶破表层上升,将混有泥浆的表层覆盖包裹;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不准,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预防措施:灌注混凝土速度要快,保证在适当的时间内灌注完成;每次提升导管前都应反复测量混凝土顶面高度,保证准确无误。提升导管应缓慢,不得猛提。处理方法:断桩位置不深且断桩后已停止灌注混凝土,可采用打入钢制长护筒或沉入小沉井的方法,排水、清除孔内泥浆、钻渣,并对桩头作必要的凿除处理后,接浇普通混凝土达到桩顶设计标高;断桩位置较深且断桩后已停止灌注混凝土,应尽快将钢筋骨架拔出,用冲击锥清除孔底混凝土至桩底设计标高后,重新灌注;断桩位置较深且混凝土已灌注完毕,可采用压浆或补桩的方法处理,但需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否则应在原桩位重新钻孔。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致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出现质量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不仅要认识到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重要性,还应该做好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同时,一旦发现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一定要认真地分析导致出现质量事故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防止质量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李志敏.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J].四川水泥,2015,(07):275+201.
[2]姚金挺.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2):128+130.
[3]韩国华.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9,(25):126-127.
[4]刘应钊,魏开家.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