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以《高职语文》为例

    2017年3月18日 11:48 作者:文/张倩胡雪菊

    文/张倩胡雪菊

    摘要:现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通识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基础素质与人文素质。在通识课程实施

    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评量? 如何设置教学内容? 这些都成为广大通识课程教师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高职通识课程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课程作为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主

    要途径,它的改革与实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通识课程是指高职院校设置的除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以

    外的所有培养学生基础素养的课程。在整个通识课程实施过

    程中,教师们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都在不断寻求更为有效、更

    为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文作者将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

    自己所承担的《高职语文》这门通识课程,从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谈一谈相关教学体会。

    一、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关键,是进行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

    改革和优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高职院校在设置通识

    课程时多以文科课程为主,理科课程相对较少,所以在教学方

    法的选取方面我们应该侧重其人文性、艺术性,不再是使用单

    一的教学方法,而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从而体现教学

    方法的多样性。

    (一)多样性

    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应简单采取其他课程的授课方

    式,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传

    统教学方法,使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双管齐下,为学生提供自

    由、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因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展成果导

    向教学改革,故在实施《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时,我们完全遵循

    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在教学方法方

    面,我们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师生互

    换、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法融合到一起,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文学鉴赏部分”我们会采用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在“口语表达部分”我们又会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师生互换等教学方法;在“应用写作部

    分”我们则会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这样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给学生以新鲜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

    学习热情。

    (二)融合性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我们教师不

    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的方法手段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应该学会扬长避短、合理运用,使二者完美的融合。例如黑板

    随写、随看、随擦,灵活方便,老师可以边画边讲,有效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但其弊端是速度慢、范围窄、信息量不足;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特点是生动、形象、逼真,趣味性强,但其弊端是技

    术性要求过高、易导致学生兴趣转移。因此我们教师在使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时应注意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吻合, 杜绝

    PPT"的滥用,努力实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观赏性、技术性、艺

    术性、灵活性。例如在《高职语文》的“文学鉴赏部分”,我们为

    了让学生对历史比较久远的文学作品能够更好的理解, 教师

    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图片, 通过声音和画面为学生创

    设情境,营造气氛,借助各个感官的共同作用,使学生全方位

    的感受到诗歌、散文、小说所带给他们的文学之美,与此同时

    我们教师还利用板书为学生就知识点进行穿针引线的讲解。

    (三)艺术性

    授课教师的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学生会在教师的语

    言中寻求他们的落脚点与兴趣点。需要教师在交流中学会引

    导他们思考,特别是在通识课课堂上,教师需变枯燥的课堂为

    生动精彩的课堂,变无聊的学习为充实的轻松学习。这需要教

    师运用幽默语言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

    机,增强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轻松学习,可以说幽默的

    语言表达是使教学方法更为有效的关键。由于《高职语文》的

    文科特点,同时也为了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结合当

    前高职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来阅读文学作品的这一特性,我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