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3年8月02日 14:36 作者:阮笑嫣阮笑嫣
(镇江市江南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现象:早晨的校园里本该是书声琅琅,却让人感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课堂上齐读尚能有声,但表情木然,字字停顿,拖腔唱读,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一文中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上应特别重视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我认为:在课堂上应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朗读指导方法上应有创新思维,不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和兴趣,以达到提高朗读水平,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注重范读,以情激情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全篇或片断地进行范读。范读,不仅浓缩着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会像溪水一样同时流入学生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时,我在范读课文时,声情并茂,并加上形象的动作,使学生对“跌跌撞撞”、“喃喃”、“踉跄”等词语有了鲜明、形象的感 知,感受到了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无形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二、形式多样,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朗读充满兴趣,才会乐于去读。而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兴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变换朗读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通过个别学生朗读,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尽情地施展他们的才华,让朗读水平低的同学及时得到老师、同学的指点、帮助;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热情,在朗读中体验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通过配乐朗读,用音乐渲染一种朗读的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使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地朗读,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
指导学生朗读要讲究方式和方法,防止机械重复单调的死读书现象。朗读的形式除了齐读、分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以外,还有范读(教师示范性的朗读)、选读(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小节朗读)、复读(让读得不够好的学生经点拨校正后再读)、赏读(让读得特别好的学生经老师的点评后重新读给同学们听)、仿读(让学生模仿老师或读得好的学生的语气语调读)等。当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恰倒好处地运用。如,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放声读、自由读、选读、赛读不失为是比较理想的朗读方式,又如在指导学生“有感情读”时,不妨就选择赏读、仿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在学生参与朗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用这样的鼓励语:愿意读的站起来读;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用什么方式读;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喜欢跟谁一起读就跟谁一起读。从读书的形式和内容都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需要去读书,去感悟,去体验。这样,优等生也好,后进生也好,都有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都有自己干的事情,都能在读书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三、理解品味,读中悟情
自己通过探索研究得来的知识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品味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才会真情流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样的一篇课文,有的人读得声情并茂,有的人读得干涩无味,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如在教学《人琴俱亡》,我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边读一边想王子猷的心情,想想怎么样读才能让别人了解他当时的心情,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学习,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自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四、注重评价
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
朗读训练中的评价同其它教学评价一样,在讲究实用性的同时,更应追求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效能,促进整个训练向纵深发展。朗读评价要具有科学性,进行朗读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时,鼓励学生读后主动征求别人意见:“大家觉得我读得怎样?”最后,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善自我。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朗读中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初中朗读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和教学的过渡环节这些层面上,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让我们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呼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让我们的校园不再“晨默”,语文课堂焕发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