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3年10月31日 16:30 作者:杨忠山

    杨忠山 

    (招远泉山中学,山东  招远   265400)

    摘要: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很好的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量有限,还需要在课外做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同时,培养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模式、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导致课外阅读往往被学校、教师、学生不自觉地弱化、忽视。本文针对现阶段多种课外阅读教学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1]

    而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指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其结果是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两大硬伤: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语言表达材料贫乏。[2]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阅读目的片面性

    由于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学教师和学生存在功利色彩,误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功课成绩,只重视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否则拒之门外,故而对文学名著很少问津。

    (二)阅读时间不足

    一项根据针对城乡10所学校的调查显示出,有35%左右的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寒暑假读完一部完整的大部头文学作品的不足25%。

    (三)阅读过程随意

    由于学生在课余或校外不便于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许多中学又没有相应开设阅读课,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就保证不了质量。

    (四)阅读目的的盲目性、阅读层次的浅显性和阅读内容的隐患性

    课外阅读应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健全心灵和人格、为终生发展服务为目的,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初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使部分粗糙、低劣甚至淫秽的文学作品在学生中大行其道,高雅严肃的作品被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实施

    由目前课外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见,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离新课标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远,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笔者在个人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探讨总结[1]。

    (一)正确的阅读材料指导

    1、可由权威部门规定课外必读书目,如《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优秀诗文、经典名著等。或开列选读书目,并由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通过课本延伸选材。按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从课文中的“节选”想“整本书”的延伸,如从《荒岛余生》到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延伸,从《智取生辰纲》到中国文学名著《水浒》的延伸,等等。[3]

    (二)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和阅读方法

    1、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遇到难度较大的读物,应鼓励学生精读,“熟读深思”,必见效果。对于一般的读物,较快地浏览一下即可。

    2、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读随记。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断、名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要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

    3、要持之以恒。有的学生开始时对阅读有兴趣,但是,一段时间过后,渐渐淡薄下来;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读读停停,一本书要旷日持久。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要学会协调,要组织丰富多采的阅读活动,并在活动中指导他们自觉形成高雅的阅读兴趣和健康的阅读情操,帮助那些消极阅读者进一步认识阅读目的与意义,培养他们健康的阅读情趣。

    在阅读活动中,指导者经常开设专题阅读讲座、作品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名言警示录、写读书札记、编读书集锦小报、开展作品中的审美演讲等有益的活动,调节学生因单调、沉闷的课堂学习而导致的无聊空虚心态、厌倦心理,引导学生走上充实、有益、健康的阅读轨道。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课外阅读中健康心理的形成、广泛兴趣的激发,高雅气质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一种载体,其内涵是立体的,多成面的。如成立文学社团、开通校园之声小广播、编校刊、开展壁报评比、推荐课外读物等,它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进一步激发,阅读动机的良性迁移,阅读意志的冶练,思想品质的培养,无疑有着课堂教育所不可代替的作用。

    四、结论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也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的过程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及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以求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生龙.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及对策[J].中小学教育,2012,(01).

    [3]陈运莉.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探讨[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