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既是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撞击、融汇、呼应过程.因此,让情感教育走进数学课堂,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仅就如何让情感教育走进数学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挖掘学生情感源泉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所以,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使学习者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为此,教者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源泉,以美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恰当的途径,让学生产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探究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情感,构建起师生相互交流合作的和谐关系,使他们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如通过吸纳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建议,以学定教,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科学合理地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力求妙趣横生地教,生动活泼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学生群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也师也友的亲切感,通过与他们平等的接触和朋友般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因势利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学习情感.
二、发掘教材情感因素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前提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钻研好教材,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融进教学内容之中,使输出的教学内容穿上情感的外衣,染上情感的色彩,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营养剂”和“动力源”,把学生带入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
比如我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而是先让学生想像一下,“某一个初冬的早晨,我们来到海边看日出,一道霞光刚刚冲破灰黑色的黎明,一轮红日渐露笑容,渐渐地,红日跳出水面,再慢慢地悬挂空中,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享受海风的轻拂.”由于我所描述的景象美丽迷人,学生随着我娓娓动听的引入,感受到了一个清新美丽的早晨,领略到圆圆的太阳跳出地平线的全过程,洋溢着美好怡然的情感.这时,我抓住学生情感上升的机会引出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和相离.这一节课,由于我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情感融汇相通,不仅让学生愉悦地习得了知识,也享受了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另者,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发掘教材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对某个内容的“好感”转移到学习的整体,从而使局部情感产生了量变到质变的动力源,这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非常奏效的.比如在学习完《证明三》之后课本有这样一段话“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得首次运用公理化方法整理了几何知识,完成了数学巨著《原本》……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公理化的思想早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许多领域”.面对这样一段话,很多教师都觉得很难处理,课堂上甚至连提都不提一下,我觉得很可惜.对此,我这样诠释给学生:数学公理化的思想渗透到现代社会的许多领域,诸如小至我们的班规校约,大至国家的法律法规,乃至国际条约,这些公理化的规章条约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因此每一个人在各自的职位上都有自己公理化的职责和法则,我们都应遵守好这些公理化的规章条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重义守信.所以作为学生就不仅要学好知识技能,还要热爱我们的国家,遵纪守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和平、繁荣、昌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就这样,我引导学生用数学公理化的思想来思考现代社会许多领域中公理化的问题,使学生不但提升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更坚定了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和信念.三、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是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关键
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萌发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欲望.
如:在教“黄金分割点”时,我这样告诉学生:“女士穿高跟鞋其实是把下半身增长,使上半身和下半身长度刚好形成黄金分割比,产生了美感,所以不是所有的女士穿高跟鞋都漂亮.”由于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又如在教学《生日相同的概率》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100个人中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再让学生估计50人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当大多数学生认为50个人中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大约是0.5时,我和学生用课外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最后得到一个结论,50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大约0.97.这一结果让学生大感意外,在一片质疑,惊叹声中师生再次用实验法来验证这一结果,并愉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再如在授《盲区》这一课时,我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大家有没有发现,街头巷尾拐弯处的建筑物大多数都是圆弧形,这是为什么?街道两旁的绿化带为什么要进行适时修剪,不让其长得太高太密?” 由于这些例子源自学生身边的事物,也符合他们认知领域的最近发展区,因而容易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和关注点,使他们产生了高涨的探究热情,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盲区及减少盲区作用的问题.这时,我再用风糜全国的“刘谦魔术”说明制造盲区的作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地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高潮.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他们身边生活的实例服务教学,并在活动中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就必然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与相关的学习内容产生共鸣,产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情感.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它们既平行交叠地发展,又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重视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让情感教育走进课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