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楸不同产地和不同药用部位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2011年4月25日 17:02 作者:论文网刺楸系五加科刺楸属植物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分布于全国各省区,树皮可供药用,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杀虫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疼痛,外用治疗跌打损伤[1]。通过研究发现,刺楸总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类风湿、以及抗真菌和糖尿病等方面的功效[2~4]。有关其结构鉴定及药理活性方面的报道较多[5,6],但关于其含量测定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首次在国内以刺楸皂苷B为标准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并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刺楸的药材质量,为建立刺楸药材质量标准及将其进一步系列开发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仪器
1.1原料与试剂刺楸皂苷B由本课题组自制(纯度>98%);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UV-1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722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KQ3200型超声波清洗器、AUW120D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
2方法论文发表中心
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刺楸皂苷B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0.97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1.2 样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称取刺楸皮粉末(过80目筛)约0.25 g,精密称定,置50 ml锥形瓶中,加甲醇3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洗涤滤渣,合并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5 ml微热使溶解,移置分液漏斗中,加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15 ml/次,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并定量转移置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样品溶液。
2.2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0,100,200,300,400 μ1分别置具塞试管中,挥去溶剂,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 ml,高氯酸0.8 ml,于70℃水浴上加热15 min,流水冷却,加冰醋酸5 ml,摇匀,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在370~700 nm范围内扫描,刺楸皂苷B在550 nm处有最大吸收。将上述溶液在55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25 4+0.014 2X,r=0.999 8,结果表明刺楸皂苷B在8.08~64.67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稳定性实验取样品溶液(刺楸皮)200 μl,按“2.2”项下方法操作,对同一显色后的供试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吸收度,结果吸收度值在1.5 h内无明显差异,RSD=1.62%(n=6),表明显色后的供试液在1.5 h内稳定性良好。
2.4精密度实验对同一供试液(刺楸皮,按“2.1.2”项下方法制备)重复取样,显色,测定吸收度,结果平均含量为2.73%,RSD=1.58%(n=6),表明精密度良好。2.5重复性实验取同一批次刺楸皮,按“2.1.2”项下方法制得6份供试液,同法显色,测定吸收度,结果平均含量为2.76%,RSD=1.73%(n=6),表明重复性良好。
2.6 回收率实验在已知含量的刺楸树皮中,定量加入刺楸皂苷B对照品,按样品测定方法操作(样品取样量为100 μl),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由表1测定结果可知,平均回收率为99.7%,且RSD<2%,故认为用此方法测定总皂苷含量可行。
2.7样品含量测定取不同产地刺楸皮粉末(过80目筛)约0.25 g,精密称定,按照“2.1.2”项下样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得样品溶液。精密吸取样品溶液200 μl,于具塞试管中,按照“2.2”项下方法,自“挥干溶剂……”起,测定吸收度值,计算总皂苷含量。此外,我们还以相同方法测定了相对应的刺楸叶中总皂苷含量。结果见表2。表1回收率测定结果表2刺楸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中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论文发表中心
3讨论
皂苷含量测定多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显色,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测定方法具有简单可靠、方法成熟的特点,故本实验也采用该方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刺楸药材质量的检测手段之一。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不同产地的刺楸药材中均含有总皂苷,总皂苷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吉林集安>黑龙江>辽宁,从而为评价刺楸药材质量的优劣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刺楸不同部位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为在叶、根皮中均有分布,大小顺序为叶>根皮。有关刺楸叶的开发利用报道少见,从总皂苷成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建议叶亦可以入药。有关刺楸叶中皂苷类成分的基础研究现正进行中,结果将在后续报道中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