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班主任的我,在和学生交往与交谈的过程中,发现身边的孩子看上去似乎是无忧无虑,在内心深处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如有人表现浮躁、固执;又有人好动、依赖性强;还有人孤独、情感脆弱等复杂心理;甚至还有人表现为情绪反复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与美术老师具有双重责任的我,就想:我们是否可以在美术教学中也渗透一些健康的心理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的理性与感性是不能分割的,画论所谓“畅神”、“悦情”而“知神奸”“诀万世”(《画山水序》、《续画品》、《左传》等),所以思论感性时理性的影响是不全面的。美术它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使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其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从而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使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提高,进一步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这就是所谓“明劝戒、助人伦”(《古画品承序》),也就是说,美术和美术教育还具有心育作用。由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
一、用优秀的美术作品,促进积极上进的美的健康心理。
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这也就是“恶以戒世,善以示后”。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在当时社会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作为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埃及尼罗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伟的形体和三角形的稳定造型,曾给千百万埃及的奴隶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近代中国的美术作品,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民间俗话:所谓的“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旧社会河北杨各庄的的贫苦农民,看着贴在门上的门神(一种年画),起着对幸福的渴望心理,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暂时的平衡。蜿蜒逶迤、雄伟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历史凝结成的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些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由此可知: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多么的具有强烈的心理感染力,它能激起高尚的情感,产生情绪的共鸣,促进心理健康美。所谓“怡悦情性”、“快人意”(《历代名画记》、《林泉高致》)。
在中学美术教材中,也同样有很多的美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调节良好心境的作用。就拿《第七册》课本中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来说。上此课之前,我在班上就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能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务的学生竟然不到班级的10%,而真正自愿、乐意去做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谈到对劳动的体验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是感觉累,就是感觉脏;针对此种情况和他们班级的卫生状况,我略做安排,在这节美术课上加上劳动色彩,让他们将自己所处的地方做做清洁。如此孩子们发现:劳动让他们感受到了环境的美丽。
而在欣赏《在激流中前进》这幅油画时,我与他们共同做了一个游戏:我们事先折了一只纸船,摘了一片树叶,把它们放在了装满水的水池中,此时孩子们发现它们是自在地漂在水面上,没有任何状况;而当我打开塞子时,水中迅速形成了一个漩涡,树叶和纸船迅速沉没于水底。孩子们在惊奇的同时,更明白了漩涡形成的动力与危情。回过头来,再去欣赏这幅画时,孩子们就敏锐地发现这些长年劳作在黄河上的船工们正身陷漩涡、面临危境,但他们却不畏不惧,勇敢地、齐心协力地与大自然、与生命抗争着、搏斗着。孩子们被他们这种精神折服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奋勇前进是立身之本,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是“一画有千秋之遐想”(郑板桥题画语)。当然,有一些美术作品也是直接反映学生心理感受的,而作为老师,我们更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这些作品,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达到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以“成教化、助人伦”。
二、通过进行美术作业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坚定的品质,克服焦虑、烦躁、粗枝大叶的毛病。
对青少年来说,美术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正是为他们设置了一种心理发展理想的环境和氛围。作为美术老师,我们更应注意通过美术作业完成过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克服诸多困难,着重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有条不紊踏实操作的习惯,从而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消除其盲目简单、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经不住风雨的脆弱心理。
由此,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我设法做到:
1、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和谐而又愉悦的环境,并根据每一节课的主题,配以不同的背景音乐。
2、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课程内容,敞开心扉,说心中想说,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情感。
3、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要求,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浮躁心理,在独立完成美术作业中逐步清醒地认识自我。
4、面对美术材料、工具准备带来的某些困难;因粗心、不严谨,造成作业不佳的困难;由于缺乏良好习惯,丢三拉四造成的困难等,这要求学生学会领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克服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逐步增强其抗挫折意识,矫正其脆弱心理。
5、耐心帮助、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到,通过努力和奋斗,会最终获得成功的愉快。
从而使那些曾经灰心失望的学生进一步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强化培养其进取心,克服自卑自亢心理。
6、有选择地通过作业展评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这就是说,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老师就要注意捕捉、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后通过作业展评来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点。比如说,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卷面清丽,制作认真;又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独特的见解等。如此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并设法创设一个完全舒适的心理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些表现的机会。 三、宽严协调、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由于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多年来,我坚持宽严协调,坚持在美术课当堂完成美术作业,使美术课尽量上得活泼、生动,赏心悦目,而成为一种灵敏感知。而在课程教学顺序的安排上,我们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如《第七册》上册,原教材顺序应是欣赏、多彩的学习生活、传递我们的心声、我为校园添色彩和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我在针对这初进中学的新生,对于中学生活既好奇、又陌生的心理,我把多彩的学习生活作为第一课来上,并把课堂搬到了校园中来,在带领他们参观校园环境,让他们领 略我们校园环境的整洁和优美的同时,还向他们灌输了许多中学生活的趣事,“畅神”、“快人意”、从而增加做人和学习的兴趣。这样,他们既熟悉了自己的校园,又对校园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爱。另针对我校两周进行一次“板报评比”的事实,我就把“传递我们的心声”作为第二节课来上,从而为初一年级板报的评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开展轻松的美术活动,抒发内心情感,获得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本套教科书的特点就是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因此,运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这就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我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的需要,这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能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我认为,美术教学应特别注重那些具有娱乐性、注重过程和相对较自由的教育活动。所以,在上美术课时,我尽量用教材、用语言向学生展示美术学科的内在魅力,务使教室里充满了和谐、轻松和快乐的气氛,每个人都爱上美术课;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积极参加课外美术小组活动,能使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针对此,在美术课完成作业和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就利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努力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协作,这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这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术活动,亦正如一位近代学者所谓:此“陶养吾人之感情,使之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见,以渐消沮者也。”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是重“化育”,化育而生万物,“教化”而抚万民,“感化”而谐和。用什么化呢?要认识世界潮流、前进方向、人类美的追求所谓“令人识万世”,这就是美术教学的核心美育。
医学论文发表网站 美是什么?美也就是人,世界上出现了人,世界就变得美了。而美的自然环境又培养着人的美。这就是所谓“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美也是善,这两个字在甲骨文里是相似的,宏观是一样,微观有点区别。所以,尽善而尽美,两者结合,是“理乱之纪纲”。装饰,古代另有字,如缨、而做作也就是摆势(姿),这都不代表美,是另外的字,即女美。美是内在的、精神的、德行的总称;德行,就是成大事的行为,利国利民的大行为,这就是所谓美哉、轮焉奂焉,堂堂煌煌、正大光明阿!羊大,不是美的全部,物大、物富不是美的全部;鲜美,更是如此,吃得好、讲得好,吃掉了、吃光了、怎么好?这些,也都是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理解,是中华民族发达兴旺的理念,这就是“扬精华以眩耀”、“芬郁尾、渥而成美”(汉刘向《九叹》)。我们为人师表,是以美善为本。
追求美,并不是自己就不美、而是更美。六朝人多傲慢,但也虚心。王曦之创造了自己的书体,听别人说他的《兰亭序》比作石崇的《金谷诗序》时,也“甚有欣色”。时人评王导的优点(也是特点),也就是“自超”,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所以自重重要,再努力则更重要。戴渊,就是从小时指挥行劫,而被陸机识为有将才之内藏,陸机对他说:“人患志不兰,”“何忧名不彰”(《世说新语》等)。这些历史故事,插入教育,也是美育。
总之,美术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是美学的重要实践手段,潜移默化,“侧幽微”、 “识万世”。多年来,在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使教学活泼起来,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提高美学素养,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思想品德,增进身心健康,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善以示后”,成为社会有更大作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