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传统的 长 戈 尔 德 马 克 ( P.Goldmark)率 先 提 出 新 媒 体 单向运输变为多向互动运输,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融,文 化交融的背后同样存在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较量和争夺。 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密切,国民 的精神和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生 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消费模式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 透。对我国来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会受到世界强势话 语的影响,但是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渠道是掌握在媒体 手中的,尤其是我国的对外传播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无论一、全球传播环境下的中国境遇 是国内受众还是国外受众对于本国信息的接受都是单向 首先2013年以来,我国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带一 的,这种传播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反馈极度匮乏。而在新 路”战略的战略构想。 随着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 媒体场域下,信息发布和话语表达发生了深刻变化,海量 施,我们可以预期一种“中式全球化”模式会在包括新闻 的信息从不同的新媒体使用者那里发布和传播,一方面增传媒业在内的各领域逐渐成型。 加了信息的总量和多样性,但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对外传 全球化的浪潮大致可以分为三波,分别是英式全球 播带来了挑战。
化、美式全球化和中式全球化。英式全球化主要指19世纪 (一)舆论引导迟滞削弱我国话语控制力末期到20世纪早期,目的在于扩大帝国版图,在这一波浪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来源广泛,这样增加了舆论引 潮中,英国造就了自己的“日不落”神话,成为全球秩序 导的难度。社会舆论的突发性和多变性极易导致舆论引导 的制定者和仲裁者。美式全球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失控。官方信息往往过于严肃,或是避重就轻,没有传递 兴起,美国并不通过强硬的军事政策来推进自己的影响 出人们最想知道的部分,并且大都带有主流价值、整体利 力,而是通过文化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来影响世界。而中 益和宏大叙事,过于“高大上”,不太“接地气”,而负 式全球化秉持的是的是中华文化“和”“天下”“大同世 面信息因为具有煽动性和迷惑性,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 界”等传统理念,旨在发展以“团结协作、共生共荣”为 加之舆论引导如果滞后,负面新闻比正面新闻产生的影响 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起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 更大,人们都喜欢听到“坏消息”,这就增加了舆论引导秩序。 的难度。在我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新(一)新媒体背景下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媒体来煽动舆论,在网络上肆意制造谣言,攻击政府,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媒体为这些鱼目混珠的信息提供了便利的传播条件,同时 话语环境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网络的便捷性使得我国意识 网络的便利性使得舆情的发展更加复杂,难以预测其走 形态领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社会主 向,舆论引导变得迟滞,削弱了主导话语的引导力。
义意识形态存在受非主流思想冲击而被弱化的风险。目 (二)信息传播失序降低对外信息可信度前,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成为西方国家 网络舆论往往针对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网民的言论 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目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 很容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态势,造成信息传播的无序化, 我国采取的策略是和平演变,主要借助其先进的信息传播 形成强大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变得多元,不 技术。此外,我国对外开放策略也被西方国家进行扭曲地 再局限于官方渠道,民间的声音更加凸显,信息的多源 解读, 西方媒体经常以简单的类比框架来解读中国政策。 性、随意性严重扭曲信息的真实性;信息传播即时性、碎 比如,将“一带一路”等同于“马歇尔计划”、“特洛伊 片性,致使其无法在短时期内把事实完整呈现出来,严重木马”等西方叙事。 制约信息的准确性。国外的受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的别国(二)信息传播技术多样促进文化交融 信息会更加得零碎。尤其是国外敌对势力并没有客观地呈现我国的国家形象,反而是对我国进行抹黑,攻击性负面 消息的传播和放大会阻碍我国正能量国家形象的构建,在国际社会中降低我国信息的可信度。
(三)西方话语霸权阻碍我国形象建构
新媒体时代,西方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强势以及意识形 态的话语霸权必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严峻挑 战。西方国家不仅官方媒体对我国的报道存在着片面性, 还借助新媒体大搞强势文化渗透,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使得西方国家视中国为威 胁,国际舆论阵地依旧呈现“西强东弱”的形式,新媒体 技术的发展,使得西方国家更加容易捏造事实,制造事 端、中伤污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美化自己的形象。新媒 体环境下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愈演愈烈,西方国家以西 方先进价值预设抨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足,将我 国的崛起看作是为了称霸全球,这使得中国形象的建构道路无比艰难。
参考文献:
林杨莹:《新媒体给我国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科技传播》2019年第4期,第66页。
贾文山:《全球传播中国模式的理论初探》,《全球传播 与新闻教育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第—65页。
周耀宏:《新媒体场域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理论探讨》2017年第2期。
刘滢:《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转向与重构》
《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10期。
媒体时代下,中国俨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 展的宏伟蓝图决定了我们要跳出传统外宣思维定式的羁 绊,讲述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推动东西方文明互通互鉴 的故事。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希望投向中国, 这是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恰逢难得的“战略窗口 期”,也是我们把握机遇,突破对外传播的价值观和意识 形态“瓶颈”的关键期。转变过去那种以政府为主的高站 位宣传,多从民间入手,挖掘中国元素的新颖视角,生动 讲述中国故事,建构中外跨文化传播的有机联系和对话机理,潜移默化地赢得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四)践行“复调传播”的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应该是多声调的。新媒体时代 的对外传播创新要贯彻“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全球传 播理念,不仅要靠媒体人的努力。从传播主体来看,长期 以来我国的对外传播是以国家民族为一元主体的,新媒体 时代国际传播门槛降低,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带来了三、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 “万众皆媒”的景观。政府、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一)提升构建中国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 人在新媒体平台上多音齐鸣。这样一来,在涉及中国问题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话语权的平等化开辟了道路,为 的传播中,采用的视角就由“俯视”变为“平视”。多方 中国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加自由的通道。在 面、多角度地讲述中国故事。“复调传播”还包括带动各 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要充分提高自己话语体系在国际舞 国民众一起参与其中,通过不同层面的“和声”和“共 台的影响力,要确立自己的主动地位,争取自己合理的发 振”,形成传播的多元格局。
声权利。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要牢牢抓住中华民族 四、结语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国家之本,民族之基,在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使我国的对外传播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 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发挥自己的当代魅力,在保持自 战,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故事,能够使我国外宣工作适 己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提高对现代世界的适应力,迸发出新 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并使外宣真正成为展示我国国力和 的生命力,显示出中国的气派。习近平总书记说:“讲故 文化的平台。我国对外传播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战略 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 机遇,在理念、内容和策略上大胆创新,为进一步改善和 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 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和不同群 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在世 体的民心相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