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融入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精神,凸显了新时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教法。以德育教化为基础,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新的探索,推动基础教育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和德育工作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文/徐敏
2004 年实验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革,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新时代的中国教育要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育质量,加之,高考文理不分科等高考改革举措逐渐推行,实验版的课程标准有一些不相适应之处亟待解决。教育部2013年就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进行修订工作,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内容的更新,进行了数次修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2017 版课标),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承载基础课程理念,综合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课标与实验版的课程标准相比,顺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强化了国家对培育人才的要求,贴近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更彰显了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的新特色。
一、课程名称设置:紧贴新时代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素材, 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要以教材为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的素材案例、运用的编写体例等,都体现着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本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了入新时代,2017 版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遵循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设计课程的整体框架,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着眼,思想政治课程贯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要求,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基本方略、核心要义等重要内容进教材。
具体而言, 高中思想政治课遵循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的模块层次的组织形态,必修课程模块依旧设置四个,但是将三个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生活主题设置的必修课程,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调整为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 依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概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又该如何坚持和发展。此外,在2017 版课标中将必修课的教材名称更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2017 版课标对教材名称进行了更新,在设置课程具体内容时,紧贴新时代的内涵,体现了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完善和重新架构,将必修课程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主题改为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 综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转变为与新时代社会发展主题相契合,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教材内容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既立足于新时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高考改革后考评学生升学的需要,又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满足高校自主招生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理念设计:呈现学科价值定位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是指导课程建设的灵魂,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都要受到课程理念的支配。2004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确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一道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确定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而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结合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性质,更新了2004年实验稿的五条思想政治课程理念, 重新确立了四条新的课程理念。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课程,所传授给学生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寓德育于各项教学环节之中,从根本上说,也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帮助受教育者成为具备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养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与实验稿的课程理念相比,把“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剥离开来了,所体现的是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的多样化的思想活动,不仅仅是“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也不单单要处理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灌输与学生成长特点的关系。这二者都是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迫切要求,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是课程性质的要求,也是课程理念首要遵循的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 强调的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灌输, 旗帜鲜明地提供给受教育者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政治方向,理念突出的是“灌输”的内容是确定正确的结论和观点。而“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则是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理念的继承和完善。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40 年,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发展也经历了几次大调整,日益完善,面对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思想政治学科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要用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历史的眼光、国际全球观大局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析思考、辩证论述、反复践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真懂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二)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248 新颁布的思想政治课程理念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契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对“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和“确定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凝练。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生搬硬套的说教,讲述的不是假、大、空的虚话,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道德教育, 要教授的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立场,教给学生的是真实运用于实践的方法论。新理念下,思想政治课不再是单纯的课堂灌输和理论教授, 而是活动型课程,鼓励教师采用多元的组织形式进行授课,倡导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 力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将“课程”与“活动”相互融合,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让思想政治课程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改变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中的“坏印象”,真正使得思想政治课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素质培育的实践乐园。
(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就是得法。教学方式的选择首要依据的就是教学对象,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知、情、信、意、行等维度来考虑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和生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课程实施中改进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抓住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延展学生思维;要创新议题教学法的引入、引导,使课堂教学在开放、互动的民主氛围中,让学生敢言其实,澄清价值观;要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 发掘学生问题意识, 熏陶和感染学生学习,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学习上互帮互助,增进班级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的本领。
(四)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受中国古代一千多年来“科举取士” 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 以及教学评价研究滞后, 课程评价指标物化等因素的桎梏,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评价出 现以下误区,主要表现在:评价功能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拨, 忽视了评价的发展性和全面性原则,疏忽了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评价方式主要是量化评价,依靠纸笔测试,按分数高低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缺乏质性的评价体系,没有看到学生的成长变化;评价内容侧重课本内容的考核和知识点的运用,“为智是举”,忽略了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 导致出现“高分低能”、“书呆子”现象;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学生沦为被动的评价对象,学生惧怕考试,害怕教师。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和价值评判, 也是思想政治教师判断学生经过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课程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依据。2017 版课标,创新了评价学业的质量标准,以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基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对学生的关键性表现进行学业质量评判, 要求思想政治课程评价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目标的设计:凸显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承载着一定的课程价值, 是国家教育目的在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中的具体表现,也是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的指南和依据。
思想政治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 所体现的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要求。2017 版课标, 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归纳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不仅是课程目标设计对培养对象的要求,也不单纯是学科德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而是党的教育方针的细化和具体体现, 更是国家培育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课程目标设计,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德、社会能力。具体体现在:第一,改变从三维目标规定具体课程内容要达到的目标,用四个层面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代替三维目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 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围绕教材内容,对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课程目标提出要求,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理解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勇担社会责任”。第二,倡议“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的基本理念。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契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凝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和“确定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不是生搬硬套的说教,讲述的不是假、大、空的虚话,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道德教育,要教授的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立场,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是真实运用于实践的方法论。第三,将学科核心素养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将四个方面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四个层次的划分,在学业水平的考试命题中,把核心素养水平的关键行为表现指标作为考评学生的参考条件,兼顾纸笔测验,构建符合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可纸笔测试的指标体系。综上可知,2017 版课标,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凸显, 贯穿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各个方面,既贴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理念,又综合三维目标的实际,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纳入课程学习,倡议活动型学科课程,倡导议题式教学方式,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在学生的理论观点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之中, 还创新研制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水平,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为基本维度,考核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