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www.lunww.com )是学术期刊推广、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创作指导的正规代理机构,我们与4、5百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有合作,我们合作的期刊都是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的正规期刊。合作的期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详情可来电0519-83865052,或者QQ:85782530咨询。
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由人们对劳动的目的、价值、意义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构成,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虽有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还与他们的劳动价值观比较模糊有关。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群体与以往的大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环境中,一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往,但生活条件比以前的大学生普遍优越。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两代人的溺爱,其自我意识、自我中心意识更加强烈,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他们身上滋长。他们不仅劳动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及艰苦朴素的作风比较淡薄,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且鄙视体力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吃比穿,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公物,浪费水电、粮食等。他们在劳动价值观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日益明显,物质需求日趋强烈,超过了对精神的需求,而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淡化了。那些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能很快产生“效益”的知识受重视,那些“实惠”的工作受欢迎。大学生的工作选择更看重的是待遇,而不是专业对口,就业口号由原来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变成了今天的“到外企去”与“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价值观也被大多数学生认同,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倾向曰益彰显。二是价值判断多元化。上世纪50年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整齐划一的,当时的主体价值就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大学生认同的价值尺度就是社会贡献。8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倾向,这种思想倾向,容易诱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出现,腐蚀人们的头脑,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到大学校园,使大学生的劳动价值判断也呈多元化:一种是盲目夸大自我价值的“自我型”,认为人的劳动价值在于自我奋斗,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一种是“金钱型”,认为金钱就是力量,人的劳动价值在于钱的多少,钱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另一种是“创造型”,这些大学生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创造金钱的多少不同的劳动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形成价值判断的多重标准。三是大学生价值主体的个体本位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个人、企业都成为利益主体,都有着自己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作为利益主体都可以为价值目标的实现自主地做出努力。这使得青年学生意识到,自我作为独立的价值单位有着更加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再加上大学生活自身的特点,更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价值观上,追求自我为中心和自我为本位。表现为过多的要求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但自己为社会尽义务的观念却比较淡薄。缺少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缺少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产生的原因
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观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们虽能清楚地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新旧观念的冲撞、新旧体制的更替,使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地理解市场经济,以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想法在一些人心中滋长,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人头脑中膨胀,社会腐败现象滋生。大学生们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在劳动价值观上讲奉献的少了,讲索取的多了,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金钱意识急剧膨胀。部分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显得焦躁不安,充满困惑与苦恼,在择业的知与行的矛盾中进行着痛苦的选择,甚至徘徊和迷惘。二是家庭小环境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的宠爱,导致家庭教育失范,加之“隔代抚养”,使父母与祖父母在孩子的管理上易产生分歧。家庭教育的失衡,影响了对独生子女的劳动教育。有些家长为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只要子女们愿学习,劳动方面都由自己包办,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带到社会中表现为自负、自私、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三是学校的影响。近年来学校逐渐淡化了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艰苦朴素精神的教育,致使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他们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往往只注重理论、轻实践、轻视工农、厌恶劳动、贪图安逸、不珍惜劳动果。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是由中学毕业直接进人大学,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社会实践少,因而自我评价不够成熟,整体上心理状态还不成熟,对如何就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充满困惑。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做,择业也就自然是高不成,低不就了。
三、劳动在人的价值的实现中的作用
马克思曾经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个人的唯一途径。劳动不仅可以使人全面发展,而且人的价值的实现与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劳动是人的价值产生的前提基础。在人的价值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劳动创造了价值的主体,即劳动赋予了人具有价值的‘’资格”。从古猿到人,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价值的主体-一人。其次,劳动赋予了人具有价值的“规格”。劳动在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同时,也赋予了人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正因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存在,才使人具有自我价值。再次,劳动创造了主体价值的“风格”。劳动在创造人类社会,创造人的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的劳动生产关系,即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中通过劳动把自身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为社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使潜在的变成现实的,这就是人的现实价值,即社会价值。人在不同的生产劳动关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风格”。最后,人们在不同的劳动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品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们自己当家作主,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新型分配制度下,人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人的劳动积极性得以充分的提高。劳动者得到了广泛的尊敬,人的价值在劳动中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实现。人们形成的是积极向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劳动品格。
第二、劳动是人的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人的价值体现在其对社会的贡献中,人生的价值是通过人所创造的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价值物表现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劳动成果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即一个人劳动贡献的大小,创造的成果的大小,就标志了他的人生价值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越大,则他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那么此人的相对社会价值也就越大。人的相对社会价值的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首先要通过劳动为社会作贡献,然后社会根据个人贡献的大小,及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给予个人相应的满足及肯定。也就是说,没有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人生价值就失去了实现的必要条件。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应该从社会得到他所应有的利益。若片面地强调贡献,忽视人的自身利益,最终是不利于人的价值的实现
第三、劳动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列宁曾说过:“离开工作,离开斗争,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同样,人生价值实现也离不开工作、劳动,劳动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
四、当代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树立
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不仅要有良好的客观条件,也要有主观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那么,大学生应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劳动价值观呢?
首先,应坚持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人的价值实现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的有机结合体。前者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对社会的正当索取;后者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应自觉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大学生选择和确立劳动价值目标时,必须坚持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统一的原则,做到既承认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追求自身价值的道德合理性,又要提倡和发扬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在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国家和社会为本位
其次,应坚持理想追求与求真务实的统一每个青年学生的理想追求与职业选择都必须与客观实际相适应,并围绕客观实际展开,只有这样,理想追求才可能成为个人于好仁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源泉。有些青年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追求时,往往掺杂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使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客观现实一时难以统一起来。所以青年学生择业时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又要看到社会的需要,既立足于当前现实,又着眼于未来发展,从而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较好地统一起来,先有位,然后再谈有为
再次,应坚持艰苦奋斗与合理享受的统一。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表明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合理的享受并不矛盾,而且劳动、创造与享受的关系是统一。一个人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但是一个人追求正当享受的满足程度,应该与他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社会上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相适应: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连正当的物质追求和生活消费也不要,而是强调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应坚持“义”与“利”的统一。“义”与“利”都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十分必要: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利”,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社会主义的“义”,主要是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行为,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即为义。社会主义义利观强调义利并重,以利显义,以义促利,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追求道德的进步,只讲义,不讲利,义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就会无所依托;而如果只讲利,不讲义,人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社会就无法健康发展,利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当代大学生们应努力克服自身自理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个体本位”倾向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弱点,加强劳动观念,使自己在劳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毕业时先就业,给自己一个展现自己才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做到先有位,然后才去考虑有为,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