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背诵策略探究
2013年8月02日 14:00 作者:彭龙英彭龙英
(珠海市和风中学,广东 珠海 519110)
摘 要:本文依据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古诗文背诵策略的探究,以提高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能力和效率,进而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借此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意义记忆;目标激励;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是语文考试中能力层级的最基础等级,看似容易却又关系重大,因为这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文素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设想一个背诵古诗文都困难的人,又怎么会是一个语文基础扎实,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呢?可是对很多学生来说,背诵虽是无法回避的学习任务,却又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探索一些对指导学生背诵有帮助的技法,就可以解除这样的困惑。
一、“情境体验式”的意义记忆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任务布置下去,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为不理解而只能机械重复背诵。良好的识记应该是与机械记忆相结合的高度发展的意义记忆。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往往依赖的是机械记忆,在对文章内涵还不甚了了的情况去“死记硬背”,因而出现耗时多或背诵过程中大脑“短路”的情况,避免这种现象的根本方法就是在源头上指导学生进行意义记忆。所以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再现诗歌情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审美体验更深切地理解诗歌,进行意义记忆。
(一)读懂诗歌,读透诗歌
读懂诗歌是背诵和理解诗歌的关键,要深刻的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就不能只是把诗歌当成与自己相隔很远的学习,而是要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所处时代有更加深刻的感知,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样的诗歌,如果不知道诗人的遭遇,是很难理解诗人的悲怆沧桑之感是由何而来的。因此,读懂诗歌、读透诗歌就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而是后来学习任务完成的重要铺垫。
读通诗歌,就不单是弄明白诗歌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什么感情,对一些篇幅较长或抒情性较强的作品要还分析作品的写作思路和抒情线索。把握作品结构,理清写作思路,才能避免背诵的“短路”。比如《劝学》这篇文章,除了基本的翻译之外,还应该从分析写作思路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明确每一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分清中心句和比喻说明的句子,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去背诵才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
(二)穿越历史,情感迁移
要想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永久的记忆,还需要背诵者穿越回古代,去假想作者当时当地的感受,把学习变成切身的审美体验。例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就可以把自己置放在橘子洲头,随着文本所描述内容去创设情境,仿佛眼前呈现的就是那样一幅画面,作者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就如亲自游历了一番。
穿越历史的阻隔,化身当时的作者,才能理解杜甫登高时的百感交集,才能明白辛弃疾吴钩看了的愤懑,才能感受苏轼笑傲人生的豁达,才能体会柳永离别的难分难舍。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将作者的生平遭遇,时代背景交代清楚,做到知人论世,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他们在联想和想象中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感受,才能将机械记忆转换为意义记忆。
二、“目标激励式”的活动法
单一的学习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枯燥,因此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中的限时背诵,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背诵热情,小组成员的互考,可以增加同学间的合作。行动的方式灵活多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想像和智慧。
在此,笔者引入一个实际的案例以抛砖引玉。高一的下学期,笔者在全年级举行“古韵新声”背诵比赛。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每班选派出五位参赛选手,比赛形式包括集体背诵、个人风采展示、默写、舌战群雄(一个班的同学负责出题,另外一个班派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依次循环)、抢答环节。为了增加难度,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题目上采取自由选择的方式,选择的题目越难,得分越高,为了增强比赛的趣味性,还设置了场外求助等权限。教师和学生评委的评判算出每个代表队的得分,分出胜负。
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学生的背诵热情更加高涨,基础扎实的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加强。
三、“自主命题式”的迁移法古诗文的背诵本是容易得分的题目,可是学生还是会出现失误,是因为没有及时的巩固复习,这说明他们并不了解记忆的规律。记忆的过程中就包含着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到了相当时间,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教师要告知学生背诵过的内容不能期许能过目不忘,而是要遵循遗忘规律,不断地进行强化以巩固记忆的效果。这种巩固除默写、考试常规的考查还可以辅助其他的方式。
目前学生大多停留在被动地接受考试的阶段,效果只能是考一题会一题。其实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掌握学习和考试的主动权,进行自主命题。在检测背诵效果时,让学生自己出题,每人出一份默写试卷,写上出题人,然后全班同学随机答题,再把试卷发回给出题人改正,借此理解考与学之间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比格把学习迁移当作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学习中迁移的数量和程度。所以,背诵古诗文也不应该仅仅是完成一个学习目标,还可以此为文本进行知识的迁移,一题多用,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将古诗鉴赏能力的提高与背诵结合,让学生按照诗歌鉴赏的考点进行自主命题,自做答案,这样既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刻地解读,又明晰了考点,提升了鉴赏的能力,化被动的接受变主动的灵活运用。
总之,背诵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对背诵策略的探索,对背诵进行有效的指导期许的不仅是学生背诵水平的提高,还是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多湖辉.快速记忆技巧[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9,(01).
[2]黄海鹰.古诗记忆背诵技巧[J].中学教学参考,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