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了得》技巧了得
2012年7月26日 16:33 作者:lunwwcom6月8日晚,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新栏目《非常了得》,本文以第一期节目为样本,从节目主题、节目形态、节目技巧和节目效果四个方面解读该栏目的基本形态。
节目主题充满社会性
《非常了得》的主题选择传达了丰富的社会性信息,很主流。在追求“意思”的同时,更追求“意义”,在追求“有趣”的同时,更追求“有味”,在追求“新奇”的同时,更追求新鲜。
栏目的基本基调很现代。节目内容贴近当前社会主流生活、时尚生活和前沿生活。节目呈现了“微反应”专家、古文物博士、白宫见习生、哄逗阿姨等多种角色的人生,选取了“留守儿童”、“低碳生活”、“打拐”、“重走长征路”等社会热议话题。这些人和事体现了栏目的现代感、时尚感和贴近性。
栏目凸显了主流媒体的价值观。节目中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热话题还是冷话题,都强烈地传达出栏目所倡导的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参与的选手和嘉宾来自各行各业,价值观积极向上,“微反应”专业观察人士的严谨态度、女博士对古生物专业的热爱、乡村女教师对孩子的呵护与付出等等。话题讨论的角度,也体现出责任意识在节目中的渗透。
栏目的公益色彩浓厚。带有综艺娱乐色彩的益智栏目要体现出公益性很不易。《非常了得》从第一期开始就注重对公益元素的表现。做了十年的乡村女教师,留守10名儿童在家借读;一路寻子的父亲帮助百名被拐儿童回家。后面一个故事尤其感人,栏目随即发出帮助嘉宾寻找被拐孩子的号召。这一桥段既悲情,又温暖。公益元素在节目中的体现还有很多,也包括主持人、观察团、选手和嘉宾的言谈举止,如在讲到打拐的故事时,选手被嘉宾的经历所打动。
节目形态模式化
模式化是成熟栏目的基本形态,也是栏目稳定性的表现。《非常了得》在形态上打破了以往竞猜类栏目的窠臼,借鉴了《非诚勿扰》和一些谈话类栏目的元素,融合了益智闯关类栏目的程序,通过现代舞台道具和场景,营造出和谐有序的节目新模式。
节目程序模式化。《非常了得》基本形态为:选手面对8位有特殊身份或经历的嘉宾,通过问答,猜测嘉宾身份的真假。尽管这种猜职业形态的栏目以前也出现过,但多为“多猜一”、“一猜多”或者“多猜多”模式。《非常了得》采取“一猜一”的模式,融合“一猜多”、“多猜一”和“多猜多”的元素,使选手和观众的“多向关注”,变为“单向关注”。选手首先从“多中选一”,然后进行“一对一”交流,经过“多选一”的帮助或者干扰,最终形成“一选一”的结果。整个过程模式非常清晰,问答程式化有条不紊,观众看起来很流畅,注意力较为集中。
嘉宾多样化。“被猜嘉宾”的特殊身份和特别经历构成了节目的话题点,也形成观众注意力的集中点。不管其身份的真假,都传达出符合现实真实感的故事。如白宫见习生的经历和故事,身份是假的,但这种身份的人是存在的。真实的或者说有现实感的故事构成了栏目形态的核心元素。
选手个性化。选手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使栏目充满可视性和兴奋点。如果选手的性格温吞,不善表现,节目的表现力就会弱化,因为嘉宾的故事和经历,需要通过选手的提问才能被关注到。嘉宾和选手的选择标准构成了栏目独特的风景线,嘉宾追求故事性,选手追求个性化。
主持人角色化。主持人是栏目中的桥梁,是维系栏目形态元素合理配置的纽带。《非常了得》采取双主持人模式,但并非惯用的“男女配”,而是选择了“光头配”。孟非和郭德纲性格各异,体现出现在欧美栏目中常用的“角色化”模式。孟非司职栏目流程,掌控话题走向,一般站在选手一方;郭德纲司职栏目气氛,插科打诨,与孟非形成呼应,正如对口相声中的逗哏与捧哏。这种角色化的主持人分工,使栏目散而不乱,短而不碎。
观察团的专业性。设置观察团而不是专家团,目的是通过通俗化手段,展现专业性内容。节目没有刻意强化观察团成员的专业性,但是“微反应”、“微表情”专业人士的介入无形中就树立了观察团的专业性。我们看到“微反应”的几次测试,的确体现出专业性。《非诚勿扰》通过塑造乐嘉,找到了打造专家形象的门径。《非常了得》也试图找到打破传统专家形象的方法,这种尝试和探索有助于形成栏目个性化的风格,也有利于还原专业人士的本来面目,尤其是避免了一些伪专家的“装”和“作”。
演播元素的互动性。新型电视栏目离不开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非常了得》充分利用现代视频技术,营造了现代、时尚、大气的演播环境。多媒体运用不仅营造了氛围,还拓展了画面空间,提供了信息表达的多种通道。“亮灯”的选择方式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悬念感。从演播场景角度,环境突出了主体,强调选手和嘉宾的互动关系,替补嘉宾成为节目的背景。这个背景一方面是环境背景,另一方面是选手背景,节目通过镜头不断告诉观众,具有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的嘉宾还有很多,为观众营造出强烈的期待感。现场音效借鉴了《非诚勿扰》的模式,结构性转场都采取风格统一的音乐和音效,体现了节目的一体化和整体感,也形成栏目特殊的识别元素。
节目技巧娴熟
技巧是栏目执行力的最佳体现,没有技巧的栏目是僵尸栏目,缺乏活力,缺乏激情,更缺乏对观众的吸引力。《非常了得》善用技巧赢得观众,靠技巧提升栏目的关注度和吸引力。这些技巧不是机械套用,而是与节目形态和节目主题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悬念是吸引观众的法宝。《非常了得》由大小悬念构成,选手能否猜对成为主体悬念,选手选哪一位嘉宾是连带性悬念,选手通过问题了解信息构成节目的内在悬念,观众也跟着选手的问题在思考,并在心中设置自己的问题。对嘉宾的回答,受众也在同步判断真假,这些都构成了栏目的悬念元素。当然,观察团的帮助能否起到参考作用,也存在悬念。递进式奖励方式的设置构成观众期待性悬念,观众会替选手做出选择,是见好就收,还是勇往直前,这些悬念增强了节目的看点。
故事是打动观众的法宝。故事成为《非常了得》重要的看点,观众可以与嘉宾或选手的故事同悲同喜,还可以通过故事更深入地了解一个职业、一段经历和一种态度。《非常了得》栏目讲故事的方式比较特别,是通过互动的方式问答出来,这种挖掘性的呈现方式,使故事信息量更集中,情节更具体,情绪更饱满,感染力更强。如寻找被拐的孩子,主持人不断强化“左脚趾和脚面之间有一块烫疤”这样的细节,甚至通过对话问出,孩子2岁多被拐,而今16岁等信息,很能击中观众最易被感动的神经。
对抗是调动情绪的法宝。对抗是节目自身的悬念和故事,是现在进行的故事。选手和嘉宾之间的交流具有对抗性,主持人郭德纲在嘉宾身边插科打诨具有干扰性对抗,观察团和选手之间互动也具有对抗性,观察团之间也存在意见分歧上的对抗,这些对抗很大程度上调动了选手和观众的情绪。对抗使选手和嘉宾个性更鲜明,表现更真实。对抗也使观众精力更集中,融入更主动。当然不同的对抗体现不同的情绪效果,真对抗使节目呈现出真人秀的色彩,虚拟对抗体现出节目的娱乐性,也体现出选手、嘉宾、主持人、观察团之间的亲和关系。
喜剧是调动氛围的法宝。《非常了得》因为郭德纲的加入而体现出更娱乐化的色彩,节目的喜剧化程度很高,轻松娱乐的氛围更重。当然,郭德纲不是惟一的喜剧元素,主持人、选手、嘉宾、观察团都体现出娱乐化的喜剧色彩。很多对话精彩幽默,也很机智,这是很难得的节目氛围。孟非在把握这些娱乐化元素时,很注重对话的尺度,也很注重控制娱乐化的节奏和张力。另外一种喜剧化体现在奖励方式上,《非常了得》的奖励方式是提供旅游机会,选择的旅游地点也很令人神往。这种奖励方式比直接奖励现金更具有故事的表达空间,也更能表现选手的个性化特征。直接的金钱物质奖励容易引向拜金,而对旅游的热爱则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设置旅游奖励的关键所在。节目推广体现大视野
随着创新栏目品牌意识的加强,节目推广越来越成为节目形态的重要延伸部分。
选手嘉宾的去地域化选择。《非常了得》从创立到播出,体现出鲜明的去地域化特征,选手和嘉宾来自全国各地,节目中所谈及的话题具有普世价值,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群体。故事讲述主体具有全国概念,故事内涵也具有普遍性,这种选择的大视野导致了节目受众的去地域化和广泛性等特征。
节目目标受众贴近新生代群体。《非常了得》很注重对年轻受众的吸引,节目音乐节奏比较快,幽默方式短平快,对话紧凑,善于使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在嘉宾和选手的选择上注重人物形象的美化,人物性格注重代表性,如自认孟非“女儿”的美女设计师林欣华,表现出“傻女”状态,令人捧腹,这种性格的女孩在90后人群中较为多见。
推广渠道的微博化传播。微博是当前最活跃的自媒体,《非常了得》十分注重通过微博告知节目播出时间和内容,甚至通过微博进行互动性调查。在节目播出前后,江苏卫视微博、栏目微博、孟非微博都会提及该栏目播出信息和内容导视信息,这些微博的转发和评论都比较踊跃。一些微博评论增强了栏目传播力。观察团成员之一的谭飞在微博中说,“今天在南京录两场节目脸都快笑烂了,原因是郭德纲孟非主持,两人的急智对话,让人八个耳朵都不够用。6月8日就能在江苏卫视上看到,真有意思。真的。”这种微博具有强大的诱惑性。
节目宣传的概念化提炼。节目宣传不仅要起到告知功能,更要激发出受众的收视欲望和兴趣。《非常了得》的宣传善于提炼信息点和兴奋点。“首期节目孟非超萌‘女儿’突降现场撒娇,美丽‘阿姨’哄逗郭德纲。两个光头‘斗智斗嘴斗心眼’, 笑料不断,感动不停!《非常了得》首播!”这一段话是栏目组提炼的宣传内容,善于利用概念炒作概念,用娱乐炒作娱乐,非常迎合观众的好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