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优化语文教学课堂的内容、结构、方法
2013年8月02日 13:59 作者:裴莉莉裴莉莉
(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200)
摘 要:语文教师如果尝试优化语文教学课堂的内容、结构、方法 ,有效地指导语文课堂阅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理解的深广度,均很有益。将任务训练、项目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会让语文课堂更充实。
关键词:语文阅读;任务训练;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读是为了“感”
读了文章会有感触,课堂阅读指导也不仅仅是读通读懂一篇课文。阅读之后要有心得,前提是仔细研读,关键是深入思考。“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就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不生根,不久就会丧失。”“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书。”
二、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论,要求教师角色转换,学生地位转换,教学手段转换。45分钟内,学生活动时间如果少于15分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课堂。但这个活动并不等于“自己看。”“开始做作业。”“背书。”不妨说,学生应该是课堂的演员,教师则是台后的导演;学生不再是听众,观众,教师不再是主演,主角。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教师要教“课”,不要教“书”;课程要进行教学设计,不要照本宣科;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要一精多能,不能泛泛应付。
教师备课当然要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准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尽可能准备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要努力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正的互动。
三、课堂实践
以课外阅读《时间》一文的课堂指导为例。
(一)传统阅读指导的分析
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读通读懂沈从文的散文《时间》),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
(二)带着任务阅读,课上课后训练
阅读本文的知识目标应该是:有关沈从文的文学常识,文中主要采用的对比、举例、引用的多种方式的作用;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有关读后感的知识。能力目标是能够运用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方法讲道理;情感目标是正确树立对生命认识:仰慕生命,崇敬生命,珍惜生命,到发展生命、充实生命,使生命有意义。
这节课的目标重点应该是知识的“应用”,是“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局限在知识“是什么”本身。在早自习预习的前提下,进行如下阅读指导:
1、解题。课程情景引入:比尔盖茨说:如果地上有一张一百美元,我绝不会弯腰去捡。因为我弯腰去捡的时间里可以创造远远超过一百美元的价值。由此引出: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题目是“时间”,显然是由时间这个表象引向生命,人生这样的本质。题目是一个词,不是观点主张类,所以文体不是论说文(解题已经完成)。
2、学习阅读的方法。集体思考并讨论,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哪些?(教师要提示)本文适合哪种方法?教师明确后,发一张阅读本文的训练表,包括提纲、文摘、卡片、读后心得观点。要求学生讨论填写。
3、理解课文,巩固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结构层次,划出富含哲理的精彩语句。指出写法。可按座位轮流,可点名,可点学号。整节课堂面向全体,全体学生人人参与。
4、认识作者,发散思维。教师补充讲述,沈从文幼时顽劣不肯读书挨皮鞭,到城外看杀人,竹竿挑骷髅,14岁从军,10年后开始文学创作,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的经历为写作的主要内容。他只有小学程度,最终成了一名大学教授。代表作《边城》中兄弟两人同时爱上翠翠后会怎样?他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最近有人获这个奖吗?
请同学们思考,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人生启示了什么?
明确:①胆大、好奇、活泼是优秀的品性;
②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③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④学历不能决定一切;
⑤兄弟俩不是反目成仇,作者描绘赞美了世外桃源般的、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人情美、人性美、自然美。
⑥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华人第一,为华人争光。作品《蛙》、《生死疲劳》等,魔幻主义。以往翻译跟不上,中国的作品介绍不出去,还有文学“份量”问题。(以上要点板书,要求笔记)
5、拓展迁移,引申发挥。课堂讨论,30年前张华舍身救老农值不值(实例刚好涉及生命时间的长短)?为什么?《时间》一文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
教师发第二张训练表。要求分组讨论。表格内容要点如下:
(1)《时间》一文的事例是什么?怎样证明自己生存过?
(2)前几天连续报到公交司机救乘客,说明了什么?
(3)我教育幼时的儿子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不舍正义,为什么?
(4)断食多日的狼妈妈不得不狠心咬死体弱的幼仔与大一点的孩子分食,告诫活着的孩子说:“孩子,为了生存要不择一切手段。”多天以后,这个孩子咬断了妈妈的喉咙,狼妈妈咽气前问:“孩子,为什么?”狼仔会怎样回答,为什么?
(5)一对情人拥吻在路上,一只鸭妈妈带着一群孩子过马路,两面的车都停下等,为什么?
(6)你知道读后感有哪几种写法?以上内容是否分别符合下面观点:一,生命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爱的。二,换位思考,“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公交车上的这条温馨提示多好啊,充满了人文关怀。三,人不只是物质地生存着。每个人活着,都有着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精神生活,精神追求。四,人活着的意义在于是否有益于他人,社会。一个人假如不被需要,被鄙视,被抛弃了,他一定是没有证明自己生存的内容和形式了。五,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六,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6、完成课后作文,课堂讲评。
(三)任务训练式指导的特征
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有这样的本领,将原本现成的“结论知识”,设计成一个“认知过程”。让学生自己在生动的案例中认知,自己得出抽象的结论。
其次,课程必须紧紧围绕能力目标重新设计用一条列的任务对这些能力进行训练,不仅是按照课本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评。
第三,课程要案列引入,直观引入,情境引入,任务引入,问题引入,不是定义引入,概念引入,抽象引入,知识引入,逻辑引入。
阅读理解《时间》一文的内容并不是重点,通过阅读本文学习阅读的方法,学习发散思维,学习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学习写作读后感,才是目的。语文教师在充分的课上课下的备课前提之下,完成了内容极为充实的课堂阅读指导。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