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玉娇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到近年发生的复旦投 是于欢的二审辩护人,这些专家、学者、律师及部分政法专毒案、太原警察王文军案,以及今年的于欢案,公共舆论在 业人士的观点,从法理角度分析,认为法院判决罪名正确,与司法审判博弈中,很容易陷入“媒介审判”的漩涡。但有 但应认定防卫过当,对于欢作减轻处罚的。纵观舆论的始人认为,于欢案超越了个案,因为这个案件通过司法公开回 末,于欢案后期的舆论大多保持了相对理性克制的态度,不应社会关切,实现司法与舆论的良性互动,最大程度地降低 懂法的从情理、人伦。道德角度表达个人诉求,懂法的从事了对刑事量刑的影响,增进了司法与公众的互信。本文便从 实依据、法律条文、犯罪构成、防卫限度进行法理解析。
案例本身出发,描述公共舆论作用于法院刑事量刑的社会过程,分析对刑事审判的影响模式,并对其做出总结,思考法 从1994年我国正式进入网络时代开始,以互联网为代表院的刑事审判在全民监督下,是否可以理性地吸纳、规制地 的大众传播信息媒介迅速普及,现今,人们很容易把公共舆引导,在两种不同价值和利益中合理取舍保持平衡,进而实 论等同于民意,等同于网络的传媒或媒介的言论,这都是不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全面的,社会舆论是多数人对社会上的人、事件、问题所作一、于欢案及舆论传播过程 的外在反应,这种可以用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一)于欢案 等传播途径,进行交流、整合、碰撞等形成的大多数意见的年4月14日,山东聊城男子于欢,在母亲苏银霞和 共同意识集合。
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用水果刀致杜志浩 从于欢案的舆论传播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信息化时代等四人受伤,其中一人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另外两人重 下的公众舆论对热点刑事案件的影响呈现出一系列复杂的新伤,一人轻伤。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 特征:一是舆论传播速度空前高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舆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原告杜洪章等人和 论发生的主要信息源及舆情发酵关键渠道已然是微博、微被告于欢不服一审判决,分别提出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 信、知乎等社交媒体。这些平台都具有显著的开放性。一旦院于3月24日立案受理。2017年5月20日,于欢案二审庭前会 被引发,热点案件能获得更快速的关注。二是舆论体量庞 议召开,5月27日,于欢案二审全程采用微博直播的方式, 大,许多热点事件传播以“亿”为单位进行传播。三是舆论向社会公开庭审实况。6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 传播具有盲目性。网站为了点击率转载欠缺真实性的社会热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点案件,民众在碎片化的网络思维背景下,缺少对文字信息(二)于欢案舆论始末 进行筛选能力,以此形成了恶性链条。在于欢案中,如果稍结合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的《2016年舆情报 加细心比对二审判决书和网上相关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告》、2017年上半年的舆情情况以及门户网站的大量评论, 吴学占指使手下拉屎并将苏银霞按进马桶的相关事实、关于从舆论爆发到趋于平缓,于欢案的舆情变化经历了一场过山 赵荣荣救济他人限制于欢母子人身自由的相关事实等等,网车——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络上相关报道的表述并不够准确,另外,于欢案中很多描 后,3月25日,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刺死辱母者》 述,比如“辱母”“脱裤子”“弹烟灰”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一文,紧接着,网易与凤凰两大门户网站转载了该文,微信 上刺激读者的神经,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使得案件舆论加朋友圈也大量转发。和以往公共舆论爆发一样,网络上首先 速发酵。四是评论具有盲目性,拿于欢案来说,在案情真实是充斥着负面情绪,公众把焦点关注在办案法官和民警的身 情况未消时,公众认为法官判决不公,民警查案不力,当案上,一些负面词语不断攻击者法官和民警。随后几天,人民 件越来越明朗时,公众舆论趋于理论;五是公众舆论对热点网、闽南网等知名门户网站,以及Vista看天下、头条新闻 案件具有明显的推动性。
等新闻类微博相继跟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持续关注中,事件进一步发酵。这个阶段,感性情绪爆棚,从人伦和情感 量刑,即刑事裁量,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裁量角度或同情,乃至力挺于欢,呼吁法院作无罪判决等观点占 决定刑罚的一种审判活动。量刑作为人民法院运用刑罚的一据主流,此阶段新京报、人民日报的两篇重量级文章—— 项活动,在刑事审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刑法对于具体《“刀刺辱母者案”:司法要给人伦留空间》、《辱母杀人 犯罪一般都规定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区间,从而为人民法院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发布,就是对舆论感性派的回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正确地裁量刑罚打下基础并留下了法律应,后续,随着各级公检法机关披露的,以及大量媒体后续 空间。也是这些空间,法官的裁量自由权既加大了难度,又报道后,公共舆论越来越趋向理性,易中天、侯宁、邹振 因不确定因素和法律意外的因素给法官提供了可乘之机,影东、殷利清等公众人物对此案及判决结果发布观点,他们中 响公正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