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2016年5月30日 17:05 作者:刘 敏

    刘 敏

    重庆市武隆县土坎中学,重庆 400000

    摘要: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

    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激发;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12-0072-01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

    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

    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

    世界之中。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

    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

    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

    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

    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

    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

    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

    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

    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

    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

    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

    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

    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

    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

    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

    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

    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

    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

    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

    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

    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

    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

    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

    含的情感。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

    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

    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

    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

    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

    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

    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

    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

    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

    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

    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

    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

    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

    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

    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

    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

    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

    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

    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对这样

    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

    以致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

    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

    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

    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

    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

    游荡,行为散漫。这类学生由于受到离异父母的冷落,或从

    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感

    强,渐渐在心理上建立起情感的屏障。不善交流,喜欢独处,

    自我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自我中心,对集体和他人

    的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班集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想参与,

    集体荣誉也似乎与他不相干。这类型的学生往往由于父母对

    孩子过分不放心,什么事都包办代替。由于受到的外控过多,

    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自制力差,做事也没有

    自觉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不是软弱退缩,就是随波逐流,

    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战胜困难。认识学生、研究学生是为了

    更好教育他们,使他们各有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迅速

    发展,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他

    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好的影响,但是一部分特殊生由于自

    身条件的限制,或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向双差生的方向分

    化,

    总之,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这类学生的特点,尤其对有

    严重心理缺陷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鼓励他

    们多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温暖,

    在接受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进而扭转自己的抵触情绪,

    改变对外部世界的冷漠态度。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J].神州,2013

    (7):100.

    [2]王春英.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J].课外阅读:

    中下,2012(5):314.

    [3]吕红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J].学周

    刊,2015(18):204.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 年12 期 73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