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13年8月13日 09:40 作者:韩建东韩建东
(丰县顺河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700)
摘 要:当前国家极力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当前的素质教育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知识传输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讨怎样推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推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目前,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即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一个热点问题。显然,这样的关系对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活动,对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具体表现为以下二个特征:
(一)自主性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以及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进行自我调控,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影响。通过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够积极地将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当中。
(二)能动性
所谓学生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吸收、改造、加工实际的客体,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能够有选择地把它们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
二、将知识传输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定科学知识体系及其特点。而初中数学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内容的抽象性、推理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数学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切实的依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极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初中数学本身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量变质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注重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他们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我的反思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受老师们的欢迎,它使得课堂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真实。我经常录一些自己上课的视频,然后在课后不断地对此进行研究,逐步的改善自身不足的地方,并且深刻反思自己仍然存在的缺点,想方设法的改进那么缺点,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过第一次教学的经历,那种伴随着紧张和欣喜的经历。我们课堂教学的表现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过程中成熟。在教学当中没有特定的定律,只有通过自己摸索,如果只是按照别人的脚印走下去,这样的教学是没有前景的。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坚持每天写反思日志,将自己当天的教学活动的经历与收获记录下来, 通过写教学日志能够不断地更新教育方式,为自身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教学过程中新的思考与突破点、或者是与学生交流得出的结论。我以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记录着教学活动当中的酸甜苦辣,这也算是一种丰富的生活阅历。
三、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一)让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在数学知识当中,多数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所以老师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仅仅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
(二)加强学生建模的训练,培养学生学生建模的能力
在解应用题的时候,特别在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当中,其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科技和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数学当中,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主要是对数学知识及其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最为根本的策略。数学方法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充分的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够算真正掌握了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所以,大力推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不断地去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能够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充分的发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最终极大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